因为中国古代酒的度数是随着朝代的演进不断提高的,最开始酿酒,酒的度数都是在10度以下,和我们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据说饮酒也是一门社交的基本功,有些负责接待工作的女同志为给老总、领导们挡酒替酒喝个半斤到一斤白酒都不成问题,我们听到的那些古人千杯不醉的传说、典故,都是元代以前发生的,元代以后就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了。
1、酒,到底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酒?
谢邀!本人烟酒不沾,即使在应酬宴会上大家都知道,故沒有人对我劝酒敬酒。我只知白酒有强烈的刺激性辣味,据说适当饮酒可舒筋活血,但不能过量,否则有害身体健康(如醉酒伤胃或引发酒精肝)。据说饮酒也是一门社交的基本功,有些负责接待工作的女同志为给老总、领导们挡酒替酒喝个半斤到一斤白酒都不成问题,一般的女士聚会都能喝上几大杯红酒或啤酒,这是很平常的事。
2、古人真的能喝很多的酒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酒经常出现,而诗酒自古更是自成一体,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酷好饮酒,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郭沫若曾专门作过统计,在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余首写到饮酒,从诗中看,李白的酒量大得惊人,令人咋舌。对李白“酒量”描述得最为直观的,应当数诗圣杜甫的那首《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按照1斗等于10升,1升等于640克计算,李白1斗喝掉的酒就有12斤之多。但他在喝完酒后并不会大醉,反而写出了很多千古名篇,其实,古人的酒量并没有这么大。因为中国古代酒的度数是随着朝代的演进不断提高的,最开始酿酒,酒的度数都是在10度以下,和我们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后来酿酒方式有了改进和提高,酒的度数上升为9到18度左右。
当时还研制出了米酒等发酵酒,不仅口感好,而且这些酒的度数也不高,到了元代才出现更高度数的酒,因为这时人们研究出了“蒸馏烧酒”的新技术。而这用蒸馏法烧出的酒,即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它已经大概接近50度了,所以我们听到的那些古人千杯不醉的传说、典故,都是元代以前发生的,元代以后就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