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浪迹江湖,嗜酒如命,与酒结缘,酒在诗中,诗中有酒。我国古代文人大多都饮酒,而且以诗人为甚,这些人豪饮酒醉后,往往又有华章佳句问世,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与酒为伴,无酒不欢,李白好酒而且善饮,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的诗歌与酒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所写的诗歌读起来都有一种浓郁的酒香。
1、古代酒都有什么颜色的?
所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莫笑农家腊酒浑”普通人家自己酿造的酒有些许沉淀物呈现浑浊色。对于高级点的白酒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白酒在储藏过程中的酯类沉淀,有些白酒在酿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几年的储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的混合物。温度降低时,这些酯类物质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现饱和现象所析出的白色结晶,而形成沉淀物,古人喜欢把把酒温上一温,沉淀物就消失了,酒中的白色针状沉淀物是Ca2 、Me2 、Ac-等几种离子化合物的共结晶体,
2、在古代都有哪些饮酒礼仪?
古人饮酒礼仪很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即在喝酒前,向地上倾倒一点,以示敬过土地神和谷神,我们家乡,这个礼节仍有传承。然后,用一容器(酒具),大家轮流传饮,饮完一遍叫一巡,一味菜即一盘或一碗,传过三巡,菜上过五样以后,大家随便一些,但仍不可放肆,应先敬老者,德高望重的人等,古人敬酒,应先站立,双手举起酒具,以示尊重对方,这个习俗也保留下来了。
3、古代与酒有关的诗人有哪些?
李白为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其中以李白最盛,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唐朝诗人李白一生纵情诗酒,文采风流,于半梦半醒之间所做诗篇,更是流传千年,万口相传,现存于世的诗篇中有四分之一与酒相关。人们喜欢李白,不仅仅是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更因为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以酒为伴,得意时喝酒,落魄时也得喝,他生于酒,也死于酒。据记载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这样地说自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由于嗜酒,李白也觉得愧对夫人:“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照此说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但是李白绝不是酒囊饭袋,他在酩酊之中,才思如泉涌,百杯下肚,灵感似井喷,也就是在每次畅饮美酒之后,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与酒为伴,无酒不欢,李白好酒而且善饮,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的诗歌与酒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所写的诗歌读起来都有一种浓郁的酒香,平日里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得意时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寂寞时他“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不管四季如何变换、前程多么灰暗,他就是他,用酒解忧,以酒代友,他真正地把风流和潇洒全聚在一壶美酒中,四时佳兴尽在一杯之中,杜甫曾在自己诗《饮中八仙歌》中这样盛赞李白的诗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说李白是诗中文坛泰斗,是名副其实的酒中仙,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酒陶冶了李白的性情,也带给了他天才般的创作灵感,没有酒的助兴,他的诗歌也许就没有这么豪放激情,
我国古代文人大多都饮酒,而且以诗人为甚,这些人豪饮酒醉后,往往又有华章佳句问世。诗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给我们描绘了八位形象生动的“酒仙”,他们都嗜酒、豪放、旷达,当然八仙中最为鲜明的当属李白了,他每饮必醉,醉后既憨态可掬又桀骜不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家仙,”你看李白饮一斗酒,能写百首诗,“酒诗”的回报率有多高!李白喝酒还不顾一切,平时嗜酒酣醉后,干脆就在“酒家眠”了,这时即使天子召见,他也不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还在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李白独酌时畅饮,与意气相投的“幽人”对酌,那更是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