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 > 福建竹窠山场茶业慧苑水仙,如何在市场上淘寻纯料茶

福建竹窠山场茶业慧苑水仙,如何在市场上淘寻纯料茶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1-11 11:11:02 编辑:美酒知识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在市场上淘寻纯料茶

发此贴源于自己在寻茶方面的经历,当我一开始接触普洱时,市场上就已是古树满天飞了,被欺骗了无数次,交了不收学费之后的自我总结,古树好吗?大家都说好。能喝到真的吗?很难。但山头茶确有其山场原香,有其特色,有其滋味,这是大茶园的东西无法做出来的,这种特色是我喜欢的,也是我不断探求的,唯愿有生之年遍尝各大茶山之真味。品牌茶在这方面多是令我失望的,无论大厂,诸如XY,还是标榜纯料的小品牌,诸如DDH、MST,都是在TREE NEW BEE,如果这种品质的茶就是古树茶的话,我也会认为它是狗屎。但谁让我的执着让我接触到了玩家茶这个级别的东西,我有了标杆,我可以拿着样本不断对冲对比,甚至在我手里某些小树龄的东西都比市场上的所谓古树茶好喝,这个市场是让人很无语的。经常见一些做古树茶的茶企的宣传画,穿着民族服的菜茶MM背着竹篓站在高高的树上采茶,实际采茶是这样吗?3—5米高的树不借助工具好上吗?还背着竹篓在树丛里钻来钻去,能采的茶叶全在枝头尖上,够得着么?能采多少?按鲜叶与毛茶4:1的比例能出多少茶叶?一家茶企那么大的出货量,可能是这些东西么?全在作秀!更别提什么深山国有林中的古树了,跑一天,能采个几公斤鲜叶就不错了,怪不得央视上的那哥们儿的曼松2两卖三万,这种玩意一般茶友是喝不到的。作为一般茶友,能喝到2米左右,树龄一二百年的大树或矮化过的茶园古树或是野放的小树就不错了,太高的东西靠缘分了。一般茶友是很少有机会深入茶山的,在市场找茶就不得不提性价比,同样价钱比茶质,同样茶质比价钱。不管是商场上的茶铺买,或是在论坛里的某些大神手中拿,信任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你的茶好价钱合适就行,对于真正喝茶人来说无关品牌与私房。茶自己会说话,当你的品鉴水平上去了,你会找到你心仪的茶
虽然现在新工艺不少,能把新茶做得不苦不涩或微苦微涩甜度高香气浓,但诸如易武、班章等的山头茶特色香韵还真没喝到过能用台地茶园料做出来的,如果真能用茶园台地料做出这种口感韵味,那制茶师也太牛B了,佩服,这种茶它卖个古树价也无可厚非,人家有技术含量,凤凰单枞能卖那么贵是制茶工艺,而普洱山头茶喝得是山场原香本味

如何在市场上淘寻纯料茶

2,关于大嵛山岛的特点是什么

大嵛山岛,直径约5公里,面积21.22平方公里,最高处红纪洞山海拔541.4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岛上风光旖旎,有天湖泛彩、蚁舟夕照、少滩奇纹、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海拔200米处,镶嵌着大小两个湖泊,因而素有“海上天湖”之称。湖周群峰环拱,其状似盂,嵛山岛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近千亩,可泛舟畅游;小天湖200多亩。二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水清如镜。因日而耀,因风而皱,时有白鸥翔集。福建大嵛山岛,位于霞浦东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嵛山又名俞山、盂山,亦名窑山、鹞山。俞、盂均为方言谐音, 又因昔时嵛山古木参天,岛上渔民兼营烧炭副业,天湖山下多古炭窑,故别称窑山。辖有五个行政村:马祖、芦竹、东角、鱼鸟和中灶。嵛山岛山场宽广、海域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优质矿泉、草场资源等,海上盛产鳗鱼、带鱼、毛虾、虾苗、七星鱼和鳗鲡等多种海生物;自然景观有“南国天山“的天湖山万亩草场、绝顶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等;文物古迹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福瑶列岛的自然景观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级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
你很幸运哦!我去年10月去过大嵛山岛哦,很不错,有种原始的美,简单的美,是工作繁忙之余去放飞心灵的好去处!建议去小天湖旁露营(小天湖是自然湖比大天湖更美),最佳路线是你做火车到福州再坐车到宁德三沙古镇码头再坐快艇20分钟到岛上的马祖村!然后你们可以坐车到天湖上去露营也可以住宾馆。游玩的路线是:到码头坐车到天湖-小天湖-红纪洞(可以第二天早点上去看海上日出)-下山到洋古尾(部队旧址,有些地洞可以进去看看,但要带灯)-再返回到中灶村吃海鲜(可以到“小小鱼家乐”,好像记得是中灶村53号,很便宜而且都是野生的鱼、虾、螺,还有老板娘自己独创的“野生石乳煎"(后查实是海葵,当地方言叫石乳或石奶)很棒!(另一条路线:做火车到温州-坐汽车到福鼎-坐车到三沙古镇(或坐车到秦屿(太姥山下))-坐船到嵛山。)注:秦屿坐的是大客船时间要1个多小时!
大嵛山岛,直径约5公里,面积21.22平方公里,最高处红纪洞山海拔541.4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岛上风光旖旎,有天湖泛彩、蚁舟夕照、少滩奇纹、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海拔200米处,镶嵌着大小两个湖泊,因而素有“海上天湖”之称。湖周群峰环拱,其状似盂,嵛山岛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近千亩,可泛舟畅游;小天湖200多亩。二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水清如镜。因日而耀,因风而皱,时有白鸥翔集。福建大嵛山岛,位于霞浦东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嵛山又名俞山、盂山,亦名窑山、鹞山。俞、盂均为方言谐音, 又因昔时嵛山古木、芦竹、东角、鱼鸟和中灶。嵛山岛山场宽广、海域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优质矿泉、草场资源等,海上盛产鳗鱼、带鱼、毛虾、虾苗、七星鱼和鳗鲡等多种海生物;自然景观有“南国天山“的天湖山万亩草场、绝顶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等;文物古迹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福瑶列岛的自然景观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级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二。

关于大嵛山岛的特点是什么

3,吴氏祖先最早在那

各地吴氏(广东) 广东吴姓 广东吴姓的迁徙、繁衍,我们从清代的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县)可见一斑。据《香山县志》记载,本世纪初,中山县的吴姓家族主多分布在当时仁良的柏桠、基边,榄镇的塘尾乡、小榄、新会冲式村,得能的库充,下禁镇的山场、南溪二乡,黄梁镇的汉坑,黄旗的潭洲上村等地。吴姓在本世纪初的中山县只是中等姓。柏桠吴氏家族,是明嘉靖年间由顺德县迁来中山县的,其迁中山的始祖是吴启信,贡生,候选教谕。柏机吴氏支分两房,一房居柏桠,一房居住在隆到,到本世纪初人丁已发展到五百多人。广东中山县小榄的吴氏家族有两宗。一宗是由广东顺德县容奇乡迁来的.以吴广锡为始迁祖,到本世纪初已传 9代,人口50人;另一宗是由南雄迁顺德大良南门,五传到吴蒙时始迁小榄,吴豪的孙子吴学常又迁居新会乡冲式村,到本世纪初已传17代,人丁35人。库充吴氏家族是明弘治年间从福建福州迁来广东中山的,始迁祖是吴翔风。库充吴氏后分为五房,至当时已传26代,丁口五百余人。中山县山场吴氏家族的是宋咸淳九年(1273年)从本省南雄县的沙水村迁徙来的,始迁祖是吴学士。山场吴氏后分为三房,至本世纪初已传22代,人口1600余人。南溪乡吴氏是从东范县投田迁至中山的,始迁祖叫吴德泉.至当时已传15代,人丁130余。汉坑吴氏家族的始祖叫吴智达,于清乾隆甲子年(174年)由广东陆丰县迁中山的,这一支吴氏家族。特别长寿,人口繁衍发达,如迁中山的第2代吴氏祖先有子7人;孙32人,曾孙124人,眼见玄孙3人,5代同堂,年97岁才去世。次子吴峰,也是5代同堂,享年98岁,孙吴立厚,又创5代同堂,年93岁才去世。至本世纪初,才传10代,却已繁衍发展至2000余人,在中山传为美谈。汉坑吴氏子孙分居在中山县的小托、马鲚尾、三灶、西洋、田横、石基、谷镇、古寡、东华村等处。潭洲上村吴氏以吴常禄为始祖,是明正德年间由广州迁来的,后分廷珪、廷昌、廷美三房。到本世纪初已传15代,人口至70余人。 台湾《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氏族"意中所引《莆田吴氏族谱》材料、概括东南吴姓宗族情况说:"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者有福建之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之潮州、嘉应州、广州;浙江之杭州、杭井、奉谷、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之兴国、石杭;广西之梧州、南雄、南思等地。"又据《吴氏宗族宝鉴序》记载说:吴姓宗族开闽始祖为吴祭公,字先孝.为泰伯62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与王审知入闽平黄巢之乱,堂从六人分居福、泉间,称为吴氏六祖,文分漳、泉。入粤始祖吴吉甫公,为宣公五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居江西南丰,至承顺时乱避居福建汀州宁化县。闽粤及各省吴氏族人,远祖近宗源出一本。 总之,我国东南地区是吴姓宗族成长和兴旺发达之地,更是大多数海外吴氏子孙根源发派的地方。可以说,熟悉了东南吴姓后,则天下吴姓宗族情形已知其大概矣。 [color=Red] 岭南吴霸家族[/color] 吴霸,字子公,西汉后期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阳山吴氏,应是越灭吴后迁越国,后又随着越人南迁的吴姓中的一支。据清代《广东通志》记载,吴霸年轻时就猛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吴霸在浈阳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后吴霸官任广郁(今广西巴马、凌云县)都尉,威震夜郎,因功又升任牂柯郡(今贵州)太守。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废除象郡.分为郁林、牂柯两郡。吴霸在桂阳的家族,希望迁往吴霸任职的广郁肥腴地带。吴霸给予制止,只 允他们就近开垦。老百姓听了这事,都深深敬佩吴霸的为人。吴霸的后裔非常兴旺繁昌,《广东通志》又说:后世岭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都是吴霸的后裔。

吴氏祖先最早在那

4,请问每个铁观音产区的茶口感一样吗哪里有介绍

生产铁观音的产地很多,其口感相差很大。祥华铁观音:为观音主产区,很早就闻名,其香气较扬,韵味明显,口感较重,条索形状较紧结沉重,色泽乌黑油润,有很特殊的观音韵; 感德铁观音:这两年较为流行,此地区大部分是新丛茶树,叶大肥厚饱满,因主要采取新的加工手法,发酵基本偏轻,香气高,韵味明显,不足之处是口感基本偏淡,条索轻飘。色泽翠绿,汤色明亮偏绿。 西坪铁观音:为铁观音的发源地,现在没有感德铁观音吃香,品质两极分化,好的相当好,差的相当差,这和茶树年龄老化有关,新丛茶树普遍品质都不错,老茶树很少见到好茶,差的基本有个特点,喝完后均有苦尾现象,当然好的则不会,西坪铁观音汤色基本为金黄,其香气纯正,韵味明显,口感厚实,回甘明显,外形也比较注重。 华安铁观音:新秀铁观音茶区,好景不是很长,品质不是很稳定,其主要特点是外形色泽均为一流水平,香气也不错,但口感均有稍粗的感觉,有苦尾现象,回甘还不错,汤色也迷人,韵味很特殊,不象安溪铁观音的韵味,这个无法说出什么味,自己体会方知其味。各个产地的铁观音茶叶特点西坪铁观音汤浓韵明不很香 西坪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其所制茶叶的茶质,采用纯粹传统型制法,因此茶质相对实在、地道。特质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即汤浓韵明微香。“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据悉,西坪铁观音如此茶质特征,一方面是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区位条件:另一方面还因为当地茶农秉承对茶的传统制法,尤其秋茶绝少使用空调制茶,加上讲究发酵,因此特质明显。鉴别技法据了解,纯正地道的西坪茶不难鉴别,只须取几种茶冲泡就能比较出来。其中的技法要领:一是汤色金黄亮泽,连泡几泡都能保持基本浓度;二是闻味清幽,没有浓香感。 感德铁观音香浓汤淡带微酸对于泉州市区茶客来说,大多对感德茶不陌生。此茶在一些茶叶专家看来,又被称为“改革茶”、“市场路线茶”,近年在一些区域和人群中颇受欢迎,其最大的特点是茶香浓厚。 特质:感德镇所产茶叶,近年来以其“特色鲜明”,在茶市占有重要席位。综观其特质,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其香气浓郁,无论闻盖杯,或是汤入口,甚至冲泡揭盖之际,其香之浓,几可溢室,令人跃跃欲试。其次: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清醇见底。最后: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感德茶制茶时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茶时间,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其酸有两种解释:一是发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韵味体现。至于浓香,分析认为是感德特殊茶园环境,以及制茶时采用创新办法所致。 鉴别技法:同西坪、祥华茶相比,感德茶鉴别起来相对较易,其要领据介绍主要是:一是汤色浅绿且香气显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祥华铁观音味正汤醇回甘强祥华茶久负盛名,产区多数山高雾浓,茶叶制法传统,所产茶叶品质独树一帜,以回甘力强最为显著。 特质典型:祥华茶的特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口味纯正,指该茶入口后茶味充溢,鲜有其他异味;其二汤醇,即汤水厚实,有稠感,俗称“茶水好”;其三回甘强,指茶水入口吞咽后,留于口齿舌部的感觉清甘爽朗,且强烈持久,让人久久回味,意犹难尽。分析祥华茶茶质特征形成原因,公认的有三点:一是茶树种纯正优质;二是种植环境自成特点;三是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型方法,尤其讲究发酵度适中。 鉴别技法鉴别祥华茶要掌握要领诀窍,较简易的方法有: 第一,细心体味其是否回甘持久,吞汤时稍留汤水于口中片刻,之后搅动舌尖与齿相摩,汤水下咽后张嘴,有鲜甘味久存者当为祥华茶无疑; 第二,观察汤水,较稠者,无异味者,可作认定祥华茶之参考。
祥华铁观音:为观音主产区,很早就闻名,其香气较扬,韵味明显,口感教重,条索一般也很紧结沉重,色泽乌黑油润,有很特殊的观音韵。感德铁观音:这两年较为流行,此地区大部分是新丛茶树,叶大肥厚饱满,因主要采取新的加工手法,发酵基本偏轻,香气高,韵味明显,不足之处是口感基本偏淡,条索轻飘。色泽翠绿,汤色明亮偏绿。西坪铁观音:为铁观音的发源地,现在没有感德铁观音吃香,其香气纯正,韵味明显,品质两极分化,好的相当好,差的相当差,这和茶树年龄老化有关,新丛茶树普遍品质都不错,老茶树很少见到好茶,差的基本有个特点,喝完后均有苦尾现象,当然好的则不会,西坪铁观音汤色基本为金黄,口感厚实,回甘明显,外形也比较注重。华安铁观音:新秀铁观音茶区,好景不是很长,品质不是很稳定,其主要特点是外形色泽均为一流水平,香气也不错,但口感均有稍粗的感觉,有苦尾现象,回甘还不错,汤色也迷人,韵味很特殊,不象安溪铁观音的韵味,这个无法说出什么味,自己体会方知其味。
不同的产区、不同品种的茶树、不同海拔、不同朝向、不同的制茶师傅、不同的气候制成的铁观音茶的口感是不一样的,主要是看什么茶树品种、山场土壤、朝向、海拔、气候,还有就是制茶师傅对各个工序的把控程序如何。好茶是要花大量的心血在上面的。用心才能做出好茶来。品茶的口感是什么山场?什么品种?什么土壤?主要要靠品茶师的大量经验积累才能准确的说出。哥不要太相信某人说:“这绝对是什么山场的茶!”。因为能准确辨别的人没有几个人,很多是浮云一样的人。
不一样 因为一方水土种出来的多不一样 就是 地土味

5,你们知道广丰在那吗

广丰建县后之疆域、四至,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永丰县志》记载:“永丰在唐以镇升县,明为广信六属之一,距府东南四十五里。东西广里七十有五,南北袤里一百三十。东抵衢之江山县境六十里,界竹岩;西抵上饶县境一十五里,界茭塘;南次上饶县境八十里,界八坊场;北至玉山县境三十里,界信丰乡乌石岭”。 此后几次编纂的县志,所载广、袤里数相同,但四至略有小异。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广永丰县志》谓“东界衢之江山官溪”;乾隆二十年(1755)《广丰县志》则称“东界衢州江山松峰山”、“南界封禁山铜塘”。道光三年(1823)、同治十一年(1872)《广丰县志》均采此说。 历次旧志,虽记有境域广(宽)袤(长)里数及四至,均未见面积数字。入民国后,始有此项记载,但限于当时的水平和条件,所载面积既不准确、又自相矛盾。民国二十三年(1934)8月《县政概况》“疆域及面积”记载:“本县居上饶县东南,地形犬牙交错,形同飞鸢。计东西广75里,南北长130里。东界浙江江山之廿八都广渡,西界上饶之皂头、蔡家街、茭塘铺,南界福建铜钹山之浦城,北界玉山之乌石岭及上饶之沙溪。面积约4700方里缺”(折合1175平方公里)。民国三十二年12月《广丰县兵要地志》记载全县面积为4813平方市里(折合1203.25平方公里)。而民国三十五年10月《施政统计》一书记载“疆界:东江山、西上饶、南浦城、北玉山。长阔:南北150市里,东西80市里,全县面积1200平方公里。” 经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实测和计算,县境南北长62.5公里,东西宽45公里。1998年10月勘界实测,县境周边共长413.26公里。1984年12月26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审核认定,全县总面积为1377.79平方公里,折合地积13779公顷。 边界问题 苗青头的归属〓苗青头古代属广丰县四十都,自本县后阳起,迤逦东向,入浙江江山县境内,至苗青头结成村落,南北两面俱有崇山环绕,为天然之界线,环绕之山亦为广丰所有。该村周姓系从江山县迁来,至民国时已繁衍130余户,因“该地居民对县域关系多不明了”,是以屡起争端。民国十九年4月,江山、广丰两县县长,率领人员至苗青头地方会勘界址,确定“以省界为标准,自东北角通象山头路起至土地庙附近之板桥为一段界;由板桥至水碓山止系以一小溪为界,由水碓至下桥头山系以田埂为界,由下桥头山至紫头岭山系以二山分水为界。”依此界线,苗青头仍属广丰县。但问题并未就此解决,争端仍在继续。民国二十四年8月17日,两省县又派人同赴苗青头会勘,仍决定苗青头归属广丰,但争端又未止息。民国二十八年1月20日,江西省、浙江省政府联合发文称:“查苗青头地方,应行属广属江,纠缠累年,迄未解决。兹经本两省政府会商决定,该两县疆界暂以溪流划分,溪北属广,溪南属江。”至此,苗青头归属广丰,由双方省级明文确定,已成定议,不容再争。解放后,该地居民旧事重提,向人民政府要求归属江山。1952年3月19日,奉命将“玉石区后阳乡苗青头村划归浙江省江山县管辖”。至此,争执数十年的苗青头归属问题,最终划上了句号。 有始无终的上、广县“划界”〓〖HT〗民国时,本县湖蜺乡与上饶县沙溪镇、双塘乡交界,双方的村落、土地“插花飞嵌”,边界犬牙交错,原有界线混争不明,民国二十一年进行编查保甲时,深感问题复杂。为求“地域之完整,行政管理之便利”,民国二十九年向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要求“重新划分县界”。经专员公署迭次派员会同两县到实地反复查勘,决定上广两县县界“应以信江大河为界,河东归广丰,河西归上饶。”后因抗日战争形势日趋紧张,此事暂被搁置。抗战结束后,于民国三十五年重提上、广县界调整问题,并由省政府派员参加,组织省、区、县、乡四级人员到实地反复查勘,提出调整意见:“上饶沙溪镇所属之仇家、何家、柘阳、石判官、溪口桥、茭塘头、孔家山、恩塘等村划归广丰县湖蜺乡管辖,以溪口桥之天然星溪大河为界。”民国三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江西省政府代电,同意“照案调整,于主要地点,树立明显坚固界标,绘具区域界划详细地图四份,会盖县印呈核。”接此电文后,上饶县政府即致函本县“相应函请查照定期派员交接。”但此事仍遇梗阻,以“不合天然形势,屡请复勘。”无奈之下,省政府于民国三十六年1月20日下文:“决定暂缓执行,准予照旧管辖,以免纷扰。”于是,一场经历数年、兴师动众的“划界”问题,遂此不了了之,终未实现。 铜钹山与五府山的边界处理〓广丰县铜钹山场与上饶地区五府山场接壤,曾因边界问题多次纷争。后经上饶专署调解,以〔1959〕署林轩字第371号文批复:“大东坑经平溪仔北丈岩至福建交界之河,东归广丰,西归上饶管辖。”1985年上饶行署饶行发135号文《关于确定上饶、广丰县部分边界划法问题的请示》重申,仍应以上述批复为准,并补充:“即自大东坑、龙王殿经小石坑、牛皮滩、九井口、平溪仔、百丈岩至过风凹以河分界,河东属广丰,河西属上饶县。”1996年8月,此处又起争端。经上饶行署林业纠纷调处办公室会同双方人员至现场查勘,于1997年4月15日下达了饶纠办〔1997〕1号文件《关于地区五府山场与广丰县铜钹山场争执北丈岩以上溪河界线的调查处理意见》,希望双方“按59协议即〔1959〕署林轩字第371号文件,上饶行署〔1985〕135号文件规定的界线归属进行管辖、经营山林:即大东坑经平溪仔北丈岩至福建交界之河,东归广丰,西归上饶管辖。”至此,屡起争端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嵩峰寺的权属〓嵩峰寺位于县东嵩峰山,古名冲霄庵。此处属浙江省江山市与江西省广丰县段省界,对该寺的产权归属,双方多次发生争执。在勘界工作中,对此问题作了处理。1997年12月5日,浙江、江西两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第八条规定:“嵩峰寺(包括房屋及其内部设施和寺前两棵银杏树)属两市(县)的共同财产,共有共管,由双方市(县)人民政府联合发文、立碑和挂牌保护。寺庙周围的土地除现属寺管菜地仍由寺耕种外,其他土地维持现状。寺产及所属菜地和银杏的收入归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寺产所得,用于寺庙建设。”协议充分考虑到历史原因和当地群众习俗,开创了勘界史上争议地段“共有共管”的先例。 边界勘定 本县地处赣东北,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边境既有县界,又有省界。有史以来,从未进行过正规的边界勘定。遵照国务院关于勘界工作的部署,1996年9月6日,浙闽赣三省联合勘界工作正式开始,至1998年10月10日结束,历时二年余,勘定涉及广丰县的省界2条,县界3条,确定三省交会点1个,三县交会点4个,签订协议书6份,标绘边界线地图43幅,埋设界桩17根。勘界成果如下: 省界浙赣线广丰段〓北起社后乡后阳村的江山、广丰、玉山省际三县市交会点,南至十都乡石岩村浙闽赣三省边界线交会点,界线以南北走向为主,全长81.26公里,涉及本县社后、管村、毛村、嵩峰、十都5乡镇。 省界闽赣线广丰段〓东起十都乡石岩村的浙闽赣三省边界线交会点,西至岭底乡大东坑林场过风凹的武夷山、上饶县、广丰县省际三县市交会点,界线以东西走向为主,全长74公里,其中与浦城接壤68公里,与武夷山市接壤6公里,涉及本县十都、二渡关、桐畈、岭底4个乡镇。 县界上饶、广丰线〓北起河北镇的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县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南至岭底乡大东坑林场过风凹的武夷山、上饶县、广丰县省际三县市交会点。界线以南北走向为主,全长95公里,涉及本县河北、鹤山、枧底、少阳、横山、关里、岭底7乡镇。 县界信州、广丰线〓东起湖丰镇湖丰村的信州区、广丰县、玉山县三县区交会点,西至河北镇和尚渡村的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县三县区交会点。界线以东西走向为主,全长70公里,涉及县境湖丰、壶峤、西坛、河北4乡镇。 县界广丰、玉山线〓北起湖丰镇湖丰村的信州区、广丰、玉山三县区交会点,南至社后乡后阳村的江山、广丰、玉山省际三县区交会点。界线以南北走向为主,全长93公里,涉及县境湖丰、大南、吴村、排山、社后5乡镇。
不知道
不知道 我也需要

文章TAG:福建山场茶业水仙福建竹窠山场茶业慧苑水仙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