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买不到中国白酒,只能喝伏特加威士忌。回国后,我真的很长一段时间接受不了中国白酒的凶残。那种像火焰一样灼烧我胃的感觉让我措手不及,然后香气渐渐散去,勾起了我久违的记忆。外国人不能接受白酒很正常。第一,白酒是用酒曲酿造的,口味独特,喝不惯。
伏特加酒和中国白酒有区别吗?到底伏特加好还是中国白酒好?
伏特加酒和中国白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制作工艺的不同。简单地说,伏特加酒是蒸馏酒,中国白酒是发酵酒。虽然都是调制酒,但因为制作工艺的区别,口味自然不同。中国白酒的消费群体仅限于华人,而伏特加酒则为世界广泛认可。中国白酒口味辛辣复杂,无论是酱香型还是曲香性,都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伏特加酒的口感则很单纯,虽然也有各种口味,如香草苹果味等,比如瑞典的蓝瓶,但给人的感觉是好喝,没有添加其它口味的伏特加酒例外,低价酒例外,喝起来淡皮拉水。
喝惯了伏特加酒的比较能接受中国的汾酒,主要是因为汾酒的口感更接近伏特加酒,而喝惯了中国白酒的人则认为伏特加酒不香。这是地区饮食习惯的问题,不能据此判断哪种酒更好。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买不到中国白酒,只好喝伏特加威士忌,回国后,确实有很长时间不能接受中国白酒的猛烈,那种如火焰灼烧胃部的感觉令人猝不及防,然后香气逐渐弥散的感觉,才唤起久违的记忆。
都是烈酒,为什么伏特加可以卖到全世界,中国的白酒却不行?
就像中国的古老中药中医一样,明明天下无双,却被里外舆论打压排挤,可是那些里外之徒私下偷偷摸摸制造中药中医卖向全世界。所以中国的八大名酒早有千年的文化底气,却又有里外之徒故意贬低品质,打压品牌的声誉,抬高合资酒价格。国家应该出手保护中国古老的酒坊秘制,中国人喝自家酿造的真正白酒御暖壮气,如今互联网时代,应无需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念,应让中国的白酒在各大街小巷的美食餐桌上更香气四溢。
同是烈酒,伏特加能卖遍全世界,为什么白酒感觉只有中国人喝?
谢邀。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喝白酒?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解释起来也很复杂。在此,小食就从中国白酒的起源发展,来尝试解读一下。中国白酒,为什么这么独特中国白酒的定义,有权威的国家行业标准,在GBT208222007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中,它是这样被定义的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
这个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国的白酒,是一种蒸馏过后的粮食发酵酒。而用曲酿酒,才是中国白酒区别于其他粮食发酵酒的主要特征。用粮食酿酒,比用水果酿酒要更难,因为果糖可以直接转化成酒精,但粮食里的淀粉不行,要先变成单糖类,然后才能变成酒。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是要先让粮食糖化,然后才能酒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使用了曲,使粮食直接糖化,而外国则是先让粮食发芽,形成糖化,而后转化成酒精。
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造成了一个天一个地的口味差异,从而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喝白酒。通常意义上的中国白酒,我们也才接受没多久粮食酿造酒在我国由来已久。9000年前,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酿造历史河南贾湖发现了盛酒陶器碎片。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酒在9000年前就已出现。酒的历史比中国还长,这话没毛病。
但是现在我们喝的高度白酒,出现的历史就要短得多。在古代,诗人们动不动就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喝了十七八海碗酒还能行侠仗义。这里面固然有文学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也能从背后发现一个事实——受制于早期的酿造工艺,早期的酒普遍度数不高。在没有掌握蒸馏技术之前,中国人喝的都是没有经过提纯的低度酒,有点类似今天的黄酒。
这种酒,一般情况下,乍一看有点绿,有点浑浊,所以诗人说绿蚁是新烤的酒。在宁静的火炉里有一股红色的骚动,在水浒里,你应该先拿一个筛子来筛酒。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代酿酒的场地条件往往较差,酒曲质量参差不齐。总要夹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看起来又绿又杂。直到元代,蒸馏才从西方传来,中国本土酿酒结合西方蒸馏技术,做出的酒才有点像今天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