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把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割让予德国;定下德军从法国特定地区撤出的初步方案;规定法国在四十九年内赔偿五十亿法郎给德国,作为赔偿在战争所失;承认普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法国偿还所有赔款之前,必须接受德军在法国北部的占领。
1、英国、法国为什么能成为发达国家?
你主要是被洗脑洗脑的太过头了、才产生生这种无聊的问题。所谓的去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国发达之后或者动荡不安的必然产物非常正常,主要是一些工业产品在本国生产没有竟争力。2、是开拓培育市场的一种需,3、真正因自己完全无竞争力不再生产反而是节省国家企业成本和负担有利与国家、减少补贴、有利国家企业将资源用于自身优势与创新方面、才有机会保持过来的优势。
由于人性问题、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工业从高端到低端、而技术、金融、教育等由可位列世界前茅,世界是发展的、动态的、演变的、而且要命的贪婪与通涨是永远的永恒的、这也注定了所谓的去工业化产业转移将永远伴随人类社会、而取胜利与保持创新是取决于国家的眼光和长远计划及正确的选择和领导人的坚持、这里韩国当属成功的典范。
什么都想好?发展走程方向不明?不能坚持、急功近利、变来变去最终机会将失去,从而未富先老、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科技、金融、教育等先进国家还能保持先进性的必备条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是自己的代工厂的更加牛B的先进国家,去工业化对国家企业有利说明你撑握科技、标准、市场。如果不是这那可不是去工业化那是你失去了价值别人离你而去,
2、发达国家为什么只有法国喜欢阅兵?
发达国家为何只有法国喜欢阅兵?这确实是个问题。每年的7月14日,巴黎都会举行阅兵式,而在美国,7月4日一般是个喜庆的日子,仪式感一直不强。以致于特朗普上台后要向法国“看齐”,结果曲高和寡,西方世界何以只有法国乐于阅兵?其他国家是一种什么心态乃至文化?英美文化传统国家普遍“淡化”国庆气氛,军队也在节庆中“远离”焦点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效忠女王的礼仪不少,国内演兵检阅的场景不多。
而在美国,华盛顿的大陆军本来就是民兵,也没有太多仪式感和“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200多年传承,在美国本土很难见到大兵威风凛凛,装备轰轰烈烈,敢情美国人把劲儿使向海外!英美文化传统国家以英国、美国为代表,老大老二不好事儿,加、澳、新等国更是兵少将寡,何苦做阅兵“摆场子”?大陆文化国家法、德为代表,其军事传统不同于英美,重仪式感、历史感和纪念意义,但德国曾经两次战败,参谋长级设置被“拿下”,战后至今军事色彩淡薄法国是个例外。
拿破仑时代法军横扫欧陆,既有骄傲也有耻辱,两次世界大战都付出惨重代价而获胜,结果是更加重视国家、荣誉与安全,戴高乐创立第五共和,制定了独立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法国保持其独立核力量和三军自主装备。与之相适应,纪念“巴士底日”的国庆阅兵一直保留,它既是致敬先辈,更是传递大国独立意志的标识,20世纪,欧洲曾经的帝国沙俄、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和大英、法兰西都变了模样。
3、法国普法战争中赔了50亿金法郎,为什么法国没有大伤元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法国毕竟是欧洲大陆头号强国,根据1871年《法兰克福条约》拿出50亿金法郎还是没有问题的。当时条约如下:法国国民议会与德国(普鲁士王国)政府签署条约,其条款如下:两国边界最终确定:法国把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割让予德国;定下德军从法国特定地区撤出的初步方案;规定法国在四十九年内赔偿五十亿法郎给德国,作为赔偿在战争所失;承认普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法国偿还所有赔款之前,必须接受德军在法国北部的占领,
首先,法国人用阿尔萨斯-洛林的铁路抵消了3.75亿。随后,法国任从银行取出库存的黄金支付了2.73亿,白银支付了2.39亿,以上就是8.87亿了,其余,全部是用银行券和汇票支付的,筹集的方法也不复杂,法国政府发布战争国债,让老百姓来购买。法国人中有钱人众多,大家也颇有爱国精神,纷纷出钱,很快就凑够了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