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 > 郑和下西洋酒多少钱,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酒多少钱,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7-31 06:58:55 编辑:美酒知识 手机版

说句要挨骂的话,郑和下西洋真没什么意义。咱们都知道,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于是乎,两人一拍即合,搞出了所谓的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宣扬大明国威,所以舰队非常庞大,共有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也有野史传闻郑和在之前下西洋的过程中已经去到过麦加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1、郑和下西洋如何解决经度问题?

那个时代,准确的确定经度很难,主要依赖于计时器(钟表)的精度。经线也称子午线,1883年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上确定了将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这是0度子午线,人为定的,不像纬度一样自然确定),经度即为经线所在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规定本初子午线以东测出的经线称为东经度(最大180o),以西测出的经度为西经度(最大180o),

地球一周经度为360o,地球自转一周正好24小时,(24乘以60)除以360=4(分钟/度),可得经度相差1o时,时间相差4分钟。以出发地为参考,当航行到某地时,通过测量当地时间(日影最短时为中午12点)与出发地时间的时差,以分钟为单位乘以4就可以知道当地与出发地的经度差,这样在出发地的经度上加、减该经度差就可以得到当地的经度值,

2、明朝期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郑和真的是太监吗?

说句要挨骂的话,郑和下西洋真没什么意义!既没有发现新大陆,也没有拿下殖民地,甚至于连普通的商业贸易,都是亏本买卖,南洋的那些土著们哪里是来朝贡的,明明就是来乞讨的,送的绝对比拿的多,所谓“宝船”也只是存在历史记载中。如此浩大的一场航海行动,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实际性的好处,反倒受劳民伤财,还不如没有,其不过是一个教徒和一个政治家为了私心而做出一场大闹剧!为什么这么讲呢?咱们都知道,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宣扬大明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贸易异域珍宝特产。

说实话,我是不信的,即使就算是如史书上记载那样,无疑只是在证明,朱棣太虚荣,相较之下,寻找建文帝倒是更有可能。众所周知,朱棣这个皇位来的并不光彩,他登基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失踪的建文帝,对于他的下落,有各种版本的说法,有人说他去海上了,有人说他从陆地逃亡,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朱棣都要去试一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寻找政敌咱们姑且可以理解,那郑和一次又一次的怂恿皇帝,让他带领船队下西洋又是在作什么妖呢?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先说说他的家庭背景,郑和的祖上并不是汉人,而是色目人,后来来到了现在的云南,他们属于回族,他们信奉的不是佛教,而且伊斯兰教。对于伊斯兰教信徒来说,他们信仰的圣地就是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对于一些人来说,一生去麦加朝圣一次就无悔了,

郑和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那么去麦加朝圣也就是他毕生的梦想了,而且,往上查,他的先辈都曾去麦加朝过圣,他又从小听长辈描述,他肯定会更加渴望到自己信仰的地方去看一看。当时郑和虽然只是一个宦官,也就是太监,但是却是一直跟随在朱棣左右,是朱棣面前的红人,他这个姓都是朱棣亲赐的,他原本姓马。所以,朱棣对于建文帝的担忧,他是十分了解的,

于是乎,两人一拍即合,搞出了所谓的下西洋。朱棣希望这能帮他找到建文帝,而郑和则是希望这能带他去到圣地麦加,正好是你情我愿,只是可惜,最终朱棣没能找到建文帝,不过郑和却是去到了麦加。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监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部下马欢等七人曾到天方,带去瓷器等物品,购买狮子、驼鸡,并画《天堂图》一册回京,

天方国也派遣大臣带方物随七人朝贡。当然,也有野史传闻说,郑和在之前下西洋的过程中已经去到过麦加了,而且还不止一次,因为其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这已经是比麦加还遥远的地方了,这个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首先郑和带领的是一个庞大的船队,去过什么地方都会有着明确的记载,这不是郑和可以随便更改的,而且如果郑和已经去过麦加了,那么他就不会在年迈之时,还那么拼命的自荐,请求下西洋。


文章TAG:郑和西洋意义郑和下西洋酒多少钱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