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伏特加和中国白酒完全不同。喝惯了白酒的人,一喝伏特加就觉得特别平淡。甚至有人说。-我第一次喝伏特加是在俄罗斯。我最大的感受是。-都是白色的。俄罗斯伏特加和中国白酒有什么区别?-都是白色的。俄罗斯伏特加和中国白酒有什么区别?
同是烈酒,伏特加能卖遍全世界,为什么白酒感觉只有中国人喝?
谢邀。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喝白酒?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解释起来也很复杂。在此,小食就从中国白酒的起源发展,来尝试解读一下。中国白酒,为什么这么独特中国白酒的定义,有权威的国家行业标准,在GBT208222007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中,它是这样被定义的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
这个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国的白酒,是一种蒸馏过后的粮食发酵酒。而用曲酿酒,才是中国白酒区别于其他粮食发酵酒的主要特征。用粮食酿酒,比用水果酿酒要更难,因为果糖可以直接转化成酒精,但粮食里的淀粉不行,要先变成单糖类,然后才能变成酒。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是要先让粮食糖化,然后才能酒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使用了曲,使粮食直接糖化,而外国则是先让粮食发芽,形成糖化,而后转化成酒精。
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造成了一个天一个地的口味差异,从而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喝白酒。通常意义上的中国白酒,我们也才接受没多久粮食酿造酒在我国由来已久。9000年前,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酿造历史河南贾湖发现了盛酒陶器碎片。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酒在9000年前就已出现。酒的历史比中国还长,这话没毛病。
但是现在我们喝的高度白酒,出现的历史就要短得多。在古代,诗人们动不动就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喝了十七八海碗酒还能行侠仗义。这里面固然有文学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也能从背后发现一个事实——受制于早期的酿造工艺,早期的酒普遍度数不高。在没有掌握蒸馏技术之前,中国人喝的都是没有经过提纯的低度酒,有点类似今天的黄酒。
这一类酒,通常情况下,第一眼看上去有点发绿,有点浑浊,所以诗人要说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水浒传里,吃酒要先拿个筛子来筛。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古代酿酒的现场条件往往很差,酒曲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总是要混点乱七八糟的东西进去,所以看起来就是绿的,混的。直到元朝时期,蒸馏术从西方传过来,中国本土的酿酒术结合西方蒸馏技术,搞出来的酒才有点今天白酒的样子了。
度数也能达到40度以上。这样的高度酒,李白怕是来不了三百杯了,武松来三海碗,估计要给老虎当午餐。即使是白酒出现后,人们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黄酒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社会主流。连白酒这个统一名称,都是建国后才确定的,之前都是这个春那个烧各叫各。从近代以来的民俗风情来看,白酒成为社会主流,至少也是建国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老百姓们还是喝黄酒的居多。
孔乙己不就老拿茴香豆下黄酒嘛。所以,外国人接受不了白酒很正常。一是因为白酒用酒曲酿造,口味独特,喝不惯。其实别说外国人了,连很多中国人都喝不惯。小食在写这篇问答时,坐在电脑桌对面的同事就喝不了白酒,每次聚餐都喝啤的二是通常意义上的白酒,历史本就不长,还有待推广和普及。酒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向全世界推广普及,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同样都是白的,俄罗斯的伏特加和我国的白酒,究竟有什么区别?
俄罗斯伏特加和中国白酒完全不同。喝惯了白酒的人,一喝伏特加就觉得特别平淡。甚至有人说是酒?我退役的时候没去过俄罗斯的比罗比詹。陪同我的是单位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是那种天天喝酒的人,也是我们心目中最能喝出酒香的人。但是当我让他喝伏特加的时候,他先是拒绝,然后勉强喝了一口,没有咽下去。他说,这酒我不能喝,不如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