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 > 与龙涎香共存凤栖梧,柳永凤栖梧

与龙涎香共存凤栖梧,柳永凤栖梧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2-25 18:07:32 编辑:美酒知识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柳永凤栖梧

名妓谢玉英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柳永凤栖梧

2,凤栖梧 王庭筠 赏析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对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却抑郁的悲凉的心情。在文学作品中,从来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荒野,越发恋念故土家人。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抒发这种情结,使人感到极浓重的哀愁。“十二阑干”是家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家人的温馨。乐府古题《西洲曲》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之句,作者显然在思念着娇妻爱子。“故国三千里”,家乡多遥远。此句可见唐代张祜之《宫词》。原作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本是抒发宫女背井离乡,禁锢深宫,长期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命运有相通之处,明写三千里,实指二十年。想到自己宦游一生,南北奔波颠沛,垂垂老矣,矣“字饱含感叹与无奈。南句借用了杜牧诗句”南去北来人自老“,说不尽的辛酸。”短亭依旧残阳里“述说着欲归来能归的愁思。古制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供旅人休息,也供亲友送别用。”依旧“道出物在人亦在,是啊,韶华已逝,生命如残阳,而自己依旧人在旅途奔波劳碌。 “紫蟹黄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岳诗云:“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黄庭坚句:“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秋令节物。同时词人又活用晋代张翰睹秋风起思故乡的佳肴美味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故实。显然词人思归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容。决心仅限于思乡、思家乡之美味。“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语意双关,既写王粲又写自己。汉末王粲羁留荆州,不为刘表看重,因此“登临寥落”的是乡愁,更是自己的怀才不遇。词人的文章不受全章宗的欣赏,不久因罪免职,后仕翰林修撰。公元1196年(承安元年)又因赵秉文上书事牵连在内,被杖六十,解职,后又被贬为郑州防御判官,任途坎坷,“寥落”不下王粲。思归之情也不弱于王粲。结句“雁飞不断天连水”如一幅水墨画,把思归的情怀表述得深沉辽远,绵绵不绝。宋代陆游诗云:“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就得过中原。”词人自恨不如云际雁的慨叹表达了更深沉的思想情感。 此词的写作特点是情景相生,以情衬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句句有景,句句有情,反复吟味,愈感诗情画意。另一特点是词人工于用典,使词意更加含蓄丰盈

凤栖梧 王庭筠 赏析

3,凤栖梧古诗

1、原文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简析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3.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你好!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次词描写了一个人对情人的相思之苦,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名句,考试时或许会有。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凤栖梧古诗

4,柳永凤栖梧全诗加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对酒当歌,⑤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 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 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 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 《乐章集》。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5,凤栖梧柳永全文拼音翻译

《蝶恋花》柳永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汉语拼音注音如下: 《dié liàn huā》liǔ yǒng dú yǐ wēi lóu fēng xì xì,wàng jí chūn chóu,àn àn shēng tiān jì。 cǎo sè yān guāng lǐ,wú yán shuí huì ping lán yì。 nǐ bǎ shū kuáng yī zuì,duì jiǔ dāng gē,qiáng lè huán wú wèi。 yī dài jiàn kuān zhōng bù huǐ,wèi yī xiāo dé rén qiáo cuì。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太子李弘暴卒于洛阳宫殿,时逢高宗皇帝风眩病重,下诏曰:朕方欲件位皇太子,而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滋为孝敬皇帝;同年三月十三,诏令:武后摄政,改立雍王李贤为太子。   五年之后的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八月,废太子李贤,贬为庶人,流放巴州。八月廿三,十四岁的周王李显被立为太子。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初四,大唐高宗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六岁。高宗驾崩当日,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太后改元弘道,二十七天之后,逢元日改元嗣圣。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元月,刚刚执政四十多天的中宗皇帝遭武太后废黜,大唐皇帝改由太后第四子豫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改元文明。   这一年,李旦二十二岁,御凤——刚满十六岁。   “你是说,母后又有意回长安去?”凛冽的声音吓得小宦官忍不住抖缩了一下。   自从高宗皇帝驾崩,武太后便将朝廷彻底迁都洛阳,长安城内的皇城虽然依旧存在,可留在宫里的已少有旧人。   只除了她——太平公主!   “回公主的话,是……是奴才刚才听太后身边的小宫女们议论的!奴才、奴才也不知是真是假……”   “蠢材!”一只精美的瓷碗连汤带水地砸到了地上,太平公主娇艳如花的五官狰狞地扭曲在一块,眼眸凌厉的露出一丝残忍,“这个该死的小贱人,母后居然这么看重她。哼,真是可恶至极!”蹙着秀眉思虑再三,她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吩咐,“你速去将曹焕将军替本宫找来。记住,千万不可声张,小心你的脑袋!”   “是……”   “去吧!”太平公主罗袖一挥,打发小宦官离开后,她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露出得意的笑容。   长安皇城大明宫含元殿,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分别延伸向东侧的翔鸾和西侧的栖凤二阁。   翔鸾阁原是太平公主儿时嬉戏游玩之所,自从太平出嫁,翔鸾阁便空置下来,高宗皇帝尚在之时,便与武太后常常长安、洛阳两头跑,朝廷前后迁往洛阳不下七次。含元殿越来越冷清,太平偶尔回宫,也不会再留宿翔鸾阁。   翔鸾阁从此冷清清的,只剩下西侧的栖凤阁有御凤还住。这一住便是十多年,打从她记事起,她便住在那里。因为身体虚弱,常年卧榻,吃药比吃饭多,所以她从住进栖凤阁后,便再没踏出门半步。   对于大唐而言,这么一位看似地位极高的天之娇女,却总会在不经意间让人忘却她的存在。直到不知不觉,她满了十六岁。   十六岁的御凤,虽无太平那般活泼好动,敢在殿上公然向父皇母后要求赐予驸马,然而按照惯例,也是时候为她的终身大事做一番考虑了。   于是,一个因为年长而放置朝堂讨论的婚嫁事宜,被当作一件国事般慎重的经由众大臣商议、再商议……最后搞得满朝皆知,平时少人问津的大唐御凤公主的一些奇闻轶事,经过层层渲染,传入朝野,传入寻常百姓家。   传闻中,御凤公主貌似天仙,温柔婉约,只需瞧上她一眼,便可教人为之痴迷;   传闻中,御凤公主乃是天神下凡,具有飞天卜算之能;   传闻中……   一切止于传闻,而现实中的那个体弱多病的小公主深锁栖凤阁,终日不见外人,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无人得知。   穿过长长的龙尾道,往西拐便到了栖凤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含元殿金灿灿的匾额上时,栖凤阁开始了它日复一日的忙碌。   “公主醒了,舞秋,琳纤!快服侍公主更衣、梳洗!”一位年约四十来岁的妇人急匆匆地张罗着宫女们。   “奶娘,不必那么费事了。”迷懵着一双水翦大眼,御凤身上仅披一层轻绡薄纱,纤细玲珑,体态毕露,她光着一双嫩白的脚丫坐在床沿上。   “哎呀,公主,你这样会着凉的……舞秋,你动作快点!”奶娘急道。   “我没事,”手指点着微微发涨的脑袋,她朱唇轻启,“玉萼,你去偏殿瞧瞧彤儿醒了没,若也起身了,就邀她过来与我一同用早膳。”   “是,公主!奴婢这就过去。”一个年约十来岁的小宫女应了声,便出去了。过了盏茶的功夫才转回来,福了福身,说道,“回禀公主,彤公主尚未起身。奴婢与她的女官妍君姐姐传了公主的话,她让奴婢回公主,用膳之时,彤公主一定过来陪公主。”   此时,御凤已然梳洗装扮完毕,穿了件鹅黄色的金丝碎花襦裙,大红色半臂,束带于胸,愈发显得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她移坐桌前,琳纤等几个宫女正托着妆奁匣子任其挑选喜爱的镯子。听玉萼这么一说,她有些发愣:“这倒是我的不是了,竟没嘱咐你一句,她若没醒,切莫扰了她的好梦。她这几日身上不大舒服,夜里老睡不着,昨儿个好容易睡下了,倒叫我给搅了。”   她的话音刚落,就听“啪”的一声,玉萼脸上猝不及防地挨了一巴掌。

文章TAG:龙涎香共存凤栖梧柳永与龙涎香共存凤栖梧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