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当代中国人,端午节喝杨梅酒、枸杞酒、啤酒、白酒、米酒等酒类。端午节一年一度,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会吃粽子,戴香囊,挂艾草,绑彩色丝带,在《白蛇传》的故事里,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黄酒现出真身相信在我们心目中都印象深刻,喝雄黄酒避邪的功能也不言而喻。
1、古代人喝端午雄黄酒或者菖蒲酒,现代人端午喝什么酒?
据我所知,当代中国人,端午节喝杨梅酒、枸杞酒、啤酒、白酒、米酒等酒类。我国的江南地区,是杨梅树的故乡,杨梅树是一种常青植物,耐高温,战严寒。杨梅树结的果子叫杨梅,是一种水果,这种水果酸甜可口,老少皆宜。用杨梅浸在高度米酒或白酒中,隔一个月以后,再饮用,对人体有奇效,这种杨梅酒,酸爽可口,具有养胃,补中,益气,养阴的功效。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喝雄黄酒?
五月五又端午,还记得小时候的端午吗?“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当妈妈在门楣挂艾草、悬菖蒲,端午就来了。一碗白粥,一个咸鸭蛋,一只粽子,就是端午的开始,筷子一戳,富得流油的咸鸭蛋,挑一勺入粥,鲜香可口,剥开粽叶,软糯可口的鲜肉粽,留一圈“粽”迹,心想再来一只。早餐后,妈妈用雄黄酒在我额画上个大“王”然后抱着我挤进一堆人群,大家都在议论谁才龙船最快,而我只将脖上的五彩蛋络紧紧握住,别挤破我的蛋——妈妈说,蛋会保护宝宝,健健康康,
晚餐时,桌子上摆着各种各式妈妈烧的菜,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鳝......还有爸爸碗里的一杯黄酒都是标配。妈妈说——端午节一定要吃这五黄,驱五毒,享安福,为什么非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呢?小时候课本里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最后报国无门,只能自投汨罗。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蟹咬坏,人们拿出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鱼蟹,
后来,慢慢发展成了我们现在的粽子。至于雄黄酒,“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在《白蛇传》的故事里,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黄酒现出真身相信在我们心目中都印象深刻,喝雄黄酒避邪的功能也不言而喻。
3、为什么外国人也过端午节?
外国人过端午节主要分两种情况:1、汉文化圈:东亚各国两千年来一直属于汉文化圈,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后三国华人众多),或因华人聚居,或因学习汉文化,一直推崇汉文化和习俗,甚至以汉字或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文字,在汉文化圈国家中,韩日最喜欢和中国争正统,2005年,韩国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取得成功(后来中国也成功申请了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这种行为有些无耻,但也可见韩国人过端午节的热情丝毫不输与中国人。
东亚各国过端午节的习俗和中国差不多,基本也有避邪和美食,挂艾菖蒲避邪几乎各国都有,而美食内容则各国不尽相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都是粽子,韩国朝鲜则是糕点茶果,越南和泰国都是糯米酒,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还有赛龙舟,越南有祭祖,韩朝有祭陵,这些习俗都源自中国并至今保留了下来。2、世界各国:非汉文化圈的各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或早或晚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也形成了华人生活圈,这些地方也逐渐开始过节,包括春节、中秋和端午,
端午的习俗以美食和赛龙舟影响最大,美食能栓住异国他乡游子的胃,留住他们的乡愁,而赛龙舟却让当地小团体有了凝聚力。其中,赛龙舟已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在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颇受欢迎,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关于端午节外国人怎么过的,也希望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