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加味精并不会产生什么神秘物质,味精遇到胃酸一样会产生谷氨酸,而可乐加不加味精都一样有提神的作用。可乐里将近90%都是水,味精加到可乐里,很快就会溶解,但并不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只会得到一杯喷气怪味可乐,说如果可乐加味精有什么不可描述的功效,平时我们吃饭喝可乐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1、听说红酒也可以做菜,哪些菜品需要加红酒,加红酒的目的是什么?
1.红酒可以做红酒鸡翅中做法:翅中用刀划几道痕,用红酒腌半个小时。锅内放油烧热,放些洋葱,稍有香味就放翅中煎至双面金黄,倒入刚腌过的红酒,再加半碗水,加糖,加盐,盖锅,煮至汤汁收干,再加味精,再撒点香葱花葱就加些这样更香,盛出就可,2.红酒炖牛肉牛腩切块,加少许盐和黑胡椒,抓均匀;锅内入少许色拉油,升温后加两勺黄油,待黄油融化煎牛肉至牛肉上色并取出煎好的牛肉;底油加入洋葱丁、胡萝卜丁、芹菜丁、炒至蔬菜变软。
加入大蒜丁、香叶和百里香,翻炒之后加入煎好的牛肉和适量的茄膏;加入红酒,翻炒,火力较大浓缩至汤汁减半(不盖盖子);将烤箱预热至180度,并加水至末过牛肉煮开,煮开后盖好锅盖一起放入烤箱180度烤1小时;烤好之后,将牛肉捞出,汤汁进行过滤(为了保证汤汁的干净);起锅,放适量黄油,融化后放入口菇炒香,加入配菜的胡萝卜片和洋葱片。
2、可乐加味精混合起来,有什么作用?
我曾经有个朋友,也很天真的相信可乐加味精有什么“令人性奋”的作用,还邀请我们一起喝,后来我们就不是朋友了,我就很好奇,你们怎么老喜欢往可乐里加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可乐不要面子的嘛?看看可乐都被你们玩成什么样了:可乐 糖、盐、干冰、沙子=可乐喷泉可乐 打火机燃料=可乐火箭可乐 醋、牙膏、小苏打=强力可乐去污剂可乐 味精=???可乐里将近90%都是水,味精加到可乐里,很快就会溶解,但并不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只会得到一杯喷气怪味可乐。
你说可乐加味精等于C药?赶紧醒醒,都2020年啦,怎么还在信15年前的谣?看看上面这张图,这个谣言诞生的年代,远在苹果安卓“开天辟地”之前,大家都还在用诺基亚(胡说,这明明是索爱)的时代,2005年在手机短信时代疯传的这条信息,除了“出门在外一定不要喝陌生人的可乐”这句话是真的,其他都是骗人的鬼话。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有这么多专家出来辟过谣了,还是有这么多人相信可乐加味精会产生什么“不可描述”的功效?不得不说这个人尽皆知的“神秘配方”真的是经久不衰,最初的谣言好像是想提醒你们不要喝吧,怎么现在反倒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今天我一定要让所有进来的人都幻想破灭~可乐加味精到底会变成什么,让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个清楚味精的化学成分比较简单,基本就是谷氨酸钠,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化学结构长这个样:看到那个略显不合群的钠(Na)了吗?它遇酸会被氢(H)取代,让谷氨酸钠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谷氨酸,它长这样:其实它长啥样也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我们要知道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或许这就是谣言产生的源头?但神经递质的兴奋性与你们心里想的“性奋”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指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神经信号进行传导,至于传导到你大脑里的是“性奋”还是“疲惫”,谷氨酸可不管,
谷氨酸的事儿说清楚了,我们再来说说可乐,主要成分是水和糖,另外还含有微量的碳酸、焦糖色、磷酸、咖啡因和食用香精。这里面只有碳酸和磷酸可能和谷氨酸钠反应,生成谷氨酸、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就是小苏打,磷酸钠用于改善食品的结着力和持水性,磷酸二氢钠则是一种酸度调节剂和稳定剂,它们都没有兴奋作用。
要说这个谣言配方中唯一有兴奋作用的,就是可乐里的咖啡因了,喝了确实能令人精神振奋,驱赶疲劳,但与咖啡里的咖啡因相比,可乐简直小儿科,你听说过咖啡是C药吗?再说谷氨酸在谷物蛋白里大量存在,谷氨酸钠也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比如鸡鸭鱼肉、菌菇、番茄等。所以说如果可乐加味精有什么不可描述的功效,平时我们吃饭喝可乐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最后还是祭出“可乐味精问题”中的经典食物模型,也是我的最爱菜单中的一员——可乐鸡翅!我还爱一边喝可乐一边吃可乐鸡翅呢,鸡翅里也含有谷氨酸钠,但我吃完唯一的感觉就是——吃饱了有点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