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婚礼仪式,是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剃满月头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说法和讲究,但其中一个共同点是胎毛不能剃光,满月酒,是指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而举办的酒宴,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将其搓一成一个圆球挂在床檐正中,意在孩子长大离家后,胎发团还挂在母亲床上,可以永远受到母亲的护佑;有些地区的习俗是用线绳将胎发吊在窗台上牢牢记住,意为这样就可以使小孩经受风吹雨打,有利于小孩的成长;有的地方则是将胎发盛入金银小盒,或用彩色的线结成一绦络,认为这样做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还有的地方是将胎发用红布包起来,缝进小孩儿的背心或夹袄中,认为如此便能使小孩儿顺利成长。
1、满月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婴儿出生一个月叫满月,在民间,庆贺满月的仪式和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中,吃满月酒和剃满月头是延续至今最为重要的,满月酒。婴儿满月的礼俗流行于唐朝,到了南宋,几乎所有官宦和富有人家要为婴儿举办“洗儿会”,这是一种很隆重的风俗。主人家要在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的日子发请贴宴请亲友,亲朋好友会在这天携带各种礼品前来向婴儿表达祝福,
到了近代,婴儿满月时的庆祝方式有了不同,满月时外婆要为婴儿准备一份丰盛的礼物,包括面条、粽子、馒头和一只活鸡,有的还会送婴儿用的帽、鞋、袜、衣服等,俗称“拿满月”。中午时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觥筹交错,祝福声此起彼伏,这种情景就是历代相沿的“满月酒”。剃满月头,这是婴儿满月的另外一项重要仪式,在民间也叫落胎毛。
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剃满月头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说法和讲究,但其中一个共同点是胎毛不能剃光,一般情况下是在头顶心或近脑门处留下一撮,俗称桃子头、桶盖头、米囤头等。另外,还有一些地区的习俗是把落胎毛的仪式放在婴儿出生百天时举行,称为剃百日头,留一撮毛和郑重处理落发的习俗与剃满月头基本一致,关于珍藏剃下胎毛的意义,也有众多讲法。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将其搓一成一个圆球挂在床檐正中,意在孩子长大离家后,胎发团还挂在母亲床上,可以永远受到母亲的护佑;有些地区的习俗是用线绳将胎发吊在窗台上牢牢记住,意为这样就可以使小孩经受风吹雨打,有利于小孩的成长;有的地方则是将胎发盛入金银小盒,或用彩色的线结成一绦络,认为这样做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还有的地方是将胎发用红布包起来,缝进小孩儿的背心或夹袄中,认为如此便能使小孩儿顺利成长,
2、结婚一定要婚礼,宝宝一定要满月酒,人死一定要葬礼吗?这种习俗哪里来的?
参加婚礼会让人觉得开心幸福,出席满月酒能带给人生机和欢乐,举办葬礼则是表达对逝者的悲痛和祈愿。人生中,这些或大或小的“俗礼”真的不可或缺!婚礼、出生(满月)、成人礼与丧礼一起被称为人生仪礼,是一个人在世间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仪式,传统的婚礼仪式,是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实质上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它的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
在中国,婚礼原为“昏礼”,意在黄昏迎嫁。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婚礼是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婚聘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举办一场婚礼,是对一份婚姻的承诺,也是对双方父母家人的交代。
相爱的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守,再到踏入了婚姻殿堂,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是需要亲朋好友送上祝福的事情,婚礼则是这件喜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是整个婚姻旅程当中,仪式感最浓重的事情,不能马虎。当然,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也有不少“裸婚”主义者,婚礼的仪式也简化了不少,比如只领个结婚证,家人一起简单吃个饭,就算过了。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动辄花个百万千万大办婚礼的明星,也是大有人在,看个人自愿和经济实力吧,只要相爱的两个人没有异议,啥都不是事!“满月”寓意着孩子美好人生的开始,长辈肯定非常看重,满月酒,是指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而举办的酒宴。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家长为了庆祝,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