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欧美国家的老百姓,喝红酒的频率要比喝威士忌等烈酒的高。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酒和流行的酒,也是酒吧里经常用来调鸡尾酒的常用酒,实际上,排除俄罗斯、乌克兰这种比较另类的地区,大多数西方国家中,除了酒吧和餐厅的酒水,普通的酒,其实就是酒饮料,比如,无醇啤酒和各类低酒精含量的果味饮料。
1、国外酒吧喝什么酒?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酒和流行的酒。但总得来说,酒吧里主要就是这世界6大烈酒,金酒:又叫杜松子酒。它是在蒸馏中加入杜松子,让酒产生香料味的烈酒,威士忌:用大麦小麦麦芽甚至各种粮食,进行蒸馏所做的烈酒。这些酒都会在橡木桶里进行陈年,所以香气复杂,颜色比较深,比较有名的就是苏格兰威士忌,美国波本威士忌,还有现在炒的很火的日本威士忌。
白兰地:用葡萄酒蒸馏来的烈酒,他们也会橡木桶陈年。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干邑和雅文邑产区的白兰地了,伏特加:俄罗斯人的最爱。也是酒吧比较宠爱的酒,只要含有淀粉的食材都可以酿。进行低成本的连续蒸馏所得,所以伏特加一般也比较便宜。但是它酒精度可以很高,最好的生命之水96度。龙舌兰:主要产于墨西哥,用龙舌兰的根茎煮的水蒸馏,
这也是酒吧新贵。但是这个酒风味往往一般,拼酒很好。朗姆酒:用甘蔗熬煮的糖浆进行蒸馏,也是酒吧里经常用来调鸡尾酒的常用酒。这些烈酒可以延伸出很多不同的鸡尾酒,除了烈酒,还有最常见的就是啤酒和葡萄酒。这个范围就会非常广,全世界都能生产啤酒。每个国家都会喜欢自己地产的啤酒,但是现在比较就行德国和比利时的精酿。
2、为什么看外国电影总是看到他们哪里都放着酒?随时喝上一杯,连办公室也是,这是真实的吗?
几年前,曾经参加过一次意大利使馆的酒会,修建在地铁线上的大使馆,脚下不时就会传来隐隐约约的轰鸣声。正逢料峭的初春,那些讲究情怀的洋人们,竟然露天摆了桌椅,在西北风的“吹拂”下,一帮子衣冠楚楚的男女端着酒杯相谈甚欢,期间也没什么茶歇点心可“下酒”的,只是那么“干喝”,此次意大利使馆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饥寒交迫”,根本没顾得上欣赏什么南欧情调或者古典主义情怀。
其实,中西方饮酒上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人不同;规则习惯不同;酒也不一样,欧美人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跟咱们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毕竟,人家吃啥长大的,咱们吃什么长大的,最典型的,西方女子一般顺产的话,生孩子就跟下了个蛋似的,隔天抱着娃就下地活动了,也没有什么“坐月子”的概念,不忌冷食和风吹与雨打。这要放到咱们中国女性身上,分分钟属于作死行为,
好了,还是说喝酒这点。比如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酒驾的判定标准却要比咱们国内明显低的多——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要超过0.5%才算酒驾(中国为0.2%),所以,德国人就是出行前一两瓶啤酒下肚,也不到酒驾的标准,这是因为,除了德国的驾考比较严格,难度大外,也跟其对酒精的耐受度较高有关。向来,德国人就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闻名于欧洲,
客观看,咱们与欧罗巴人种比,对酒精更为敏感,约1/3的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酶(将有害的乙醇转变成无毒的乙酸排出体外的重要物质),因而,往往会导致酒精代谢受阻,易产生脸红、心悸、恶心等不适。(饮酒致死人数的排名,即便是跟人口基数有关,但可以看出,中国男性的酒精死亡人数都大于后面几个国家的总和了,这还是很说明问题的)此外,还有法兰西这种干什么都讲究“情调”的民族,酒被看成法餐的灵魂,聚会或者茶歇,也少不了美酒出场,
当然,在西方,普通人工作时间还是以喝咖啡为主(英国人多喝茶)。很正式的饮酒多是佐餐时,就着饭喝的,而且,大部分人都青睐本地酒,除了图便宜外,也算是原汤化原食嘛,一般情形下,英国人喜好啤酒和苏格兰威士忌,法国人喝红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德国人喝啤酒,美国人也多喝啤酒,外加各种红酒威士忌等等,而且,欧美对青少年饮酒也有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