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绍兴城里还有数不尽的名人故居,这些都是绍兴游的重要内容。杭州是南宋的都城,绍兴则作为备都存在,南宋皇陵也设在绍兴,只是元朝时就被大肆破坏,现在只剩下一个看不到什么东西的遗址了,最后说的是绍兴人的性格,往好了说是精于规划和统筹安排,这也是清朝绍兴师爷行走江湖的根本。
1、绍兴为什么叫绍兴?名字是怎么来的?
从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绍興至今己有约7000年历史。越國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己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绍興一带爲中心建越國,成爲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治吴(今苏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時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
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吴群,钱塘江以南仍爲會稽群,治山群(今绍興),晋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爲國,称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會稽郡。同時并山阴、永興、上虞、始宁爲會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設吴州,治會稽县,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是爲越州名称之始,轄县不變。
南宋建炎四年(113O),宋高宗赵构駐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興,升越州爲绍興府,是爲绍興名称之由来,府治設山阴,轄山阴、会稽、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民國元年(1912)2月,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興直属渐江省,24年,設绍興行政督察区,轄绍興、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諸暨、萧县7县,专员公署駐绍興县。
25年,改绍興爲第三行政督察区,轄14县(改萧山爲省直属,增轄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8县),专员公署駐余姚,至到1949年5月7日绍興解放。6月設渐江省第十专区,轄绍興市和绍與、上虞、嵊县、新昌、諸暨、萧山、會稽7县,10月改爲绍興专区。1952年1月辙销绍興专区,所轄市、县分划省政府直属和宁波、金華专区,
1964年9月复設绍興专区,轄绍興、上虞、嵊县、新昌、諸暨5县。1968年5月改名绍興地区,并成立绍興地区革命委员會,1978年9月改名爲绍興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销绍興地区,設省轄绍興市至今,爲全國68个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爲全國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绍興历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乡、桥乡丶酒乡、書法之乡丶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國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优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点開發開放城市。
2、绍兴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
这个问题有点大,老越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就以自己的理解简单谈几点印象吧,1.历史悠久绍兴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90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在绍兴选址建立都城,从此之后,绍兴城一直在会稽山麓屹立至今,没有迁过地址,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绍兴的第二个高峰,应该算是南宋时期吧,杭州是南宋的都城,绍兴则作为备都存在,南宋皇陵也设在绍兴,只是元朝时就被大肆破坏,现在只剩下一个看不到什么东西的遗址了。
清朝时期,绍兴又牛逼了一回,算第三个高峰,这个高峰的代表就是绍兴师爷了。当时流传的一句名言“无绍不成衙”,也就是说没有绍兴人的参与,一个衙门就运转不起来,可见绍兴师爷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了,2.名人辈出绍兴的名人文化在全国也是比较突出的。老越可以随便列举一些,古代,不算特别突出,但也是代有人才出。比如越王勾践,范蠡,王羲之,王阳明等等,
近现代,那就牛逼了。鲁讯,已经成为绍兴的文化符号了,此外,还有秋瑾、蔡元培、周恩来等一大串,老越以为,大约是承续了清朝绍兴师爷的余脉,文人学士云集的缘故,至今,绍兴城里还有数不尽的名人故居,这些都是绍兴游的重要内容。好像最近又在建一个规模挺大的”绍兴名人馆“,3.小家碧玉这个用词可能有点不太确切,老越主要用来形容对绍兴的整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