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主人给人感觉没有什么地位,而且也有客欺主的意思在里面。从以上字面上的解释看这句诗,也看不出什么意思,就是文字字义的解读,没有思想和灵魂,现在能够到家里来做客的,基本都是不分里外的好朋友,自然不用管这些破讲究,我也是看父亲的战友们聚会的时候,互相调侃说这句话的。
1、“更尽筵中酒满杯”这句话什么意思?
“更尽筵中酒满杯”从字面上认识:“更”在这里表示“再”;“尽”表示竭尽或有一言难尽之意;“筵”就是筵席;“中酒”是饮酒半酣时,或醉酒或病酒用;“满”是盈实;“杯”是饮酒用的容器。从以上字面上的解释看这句诗,也看不出什么意思,就是文字字义的解读,没有思想和灵魂,要想弄明白这句话,就要了解整首诗的背景和内容及意义。
曾巩(网络图片)这首诗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写的七律《和孙少述侯职方同燕席》,全诗如下:两翁头白喜追陪,好事铃斋燕席开。腊在未消盈尺雪,春归先放一枝梅,况无庭下书投缿,更尽筵中酒满杯。周召二南皆绝唱,抑扬赓和愧非材,从这首七律诗开头,得知曾巩和孙少述年龄都不小了,头发都花白了。经查证:孙少述和侯职方是同一个人,
据宋代林稀有《孙少述传》记载:孙少述,字正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仁宗、皇佑间曾与王安石、曾巩郊游。孙少述在宋代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与北宋宰相王安石很要好,是一对交情很深的朋友。可王安石做宰相后,孙少述却很少与他往来,近于断交,直到王安石被罢相,孙少述才又热情相迎。这首诗意大体如下:咱两人都老到头发花白了,且喜能跟着你陪着你在州衙的酒席上喝酒,这件事让我赶上了,真是荣幸之至,
2、客来敬主烟不受,酒半茶满把客羞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挺有意思的问题,我父亲当了一辈子兵,退休以后会有很多的战友来往、聚会。这些战友来都要在家里举办一次家宴,以示对老战友的亲热的之情,如果他们来了领到饭店去吃饭,反而被他们感觉不太舒服,认为这样做“见外”了!客来敬主烟不受,酒半茶满把客羞什么意思?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客来敬主烟不受如果客人来到你的家里,他拿烟给你抽的话,只能说明你家里的烟不合他的口味,或者说你的烟的档次不行,
这种情况下如果主人抽了,那么就是承认自己对客人招呼不周,或者自己的确低客人一等。当然现实生活中既然能够来家做客,基本就是不分里外的朋友,不过如果客人和主人都抽烟的话,除了口味不同以外,要不各抽各的、要不客人抽主人家的,真的没有抽客人的烟的道理。这样主人给人感觉没有什么地位,而且也有客欺主的意思在里面,
二,酒半茶满把客羞我们是最讲究餐桌礼仪和文化的,如果客人来了拿出半瓶酒给客人喝,这说明没有给客人当客。因为半瓶酒有太多的不好寓意在里面,并且半瓶酒属于残酒,这个在名字上就不太好听,有点瞧不起客人的意思,正规的酒席上从来就没有拿半瓶酒待客的道理,就是这个原因。每次喝酒的时候,杯中酒都要倒满,如果不给客人斟满酒,那么是主人太抠门,还是瞧不起客人的酒量的呢?出门喝酒的人,有很多即使自己不能喝,也要把面子撑足,给客人倒酒半杯酒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喝茶现在不光是喝那么简单,茶现在已经上升到了文化层次。我们看古装剧都有“端茶送客”的桥段,把茶倒满就有送客的意思,这就是俗语“人走茶凉”的来历,喝茶讲究个“品”字,而且茶水都是烫的,倒满了不好拿起来,喝起来又可能烫嘴,来客人给倒满杯的茶,那明显是要看客人出糗。这不是欺客是什么?其实现在能够到家里来做客的,基本都是不分里外的好朋友,自然不用管这些破讲究,我也是看父亲的战友们聚会的时候,互相调侃说这句话的,
3、如何理解“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其中“色难”是什么?
题主好,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中,子夏问孝,孔子告之“色难”,就是说对父母做到和颜悦色是不容易的,别以为有事情自己干,有好吃的让父母先吃,这就是孝了,要做到和颜悦色,心甘情愿才算得上孝。“色难”并不难理解,问题是孔子为何这样回答子夏,孝的内涵都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孔子为何如此重视孝?孝道教育在历史上有何积极意义?今天,我们如何来面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教育?这些都是题主问题所能引发出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