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成席,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你们当地喝酒都有哪些风俗呢。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各地的酒文化,各有千秋,你们那还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开始出现酒的时侯,并没有什么酒文化,只是作为一种饮品,无酒不成宴席,婚丧喜庆都得有酒,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1、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哪儿的人最善饮?有什么历史?
答:要说酒文化源源流长,哪儿的人最善饮,非我们山东大汉莫属,为什么?山东人性格耿直豪爽,与酒的品质有不结之缘,到山东人家里坐客,必须要喝酒,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有一次我到南方,点焊机厂出差,中午吃饭要喝酒,厂长说,我知道你们山东人,最好喝酒,于是把各种好酒,拿来放到我眼前,让我自己看着,哪瓶好喝就喝哪瓶,满桌子的人都不喝酒,唯独我喝,
我们都知道,朋友凑在一起喝酒,是联系感情的一种方法,酒有感情交流液的说法。他们南方人,整一大桌菜不喝酒,在我们山东人看来,是不付合无酒不成席文化的,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可是,在南方人看来很正常,最后哪个厂长对我说,我很害怕到山东岀差,一到山东岀差必有大醉,我真受不了,我说山东人的酒文化,就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能喝一斤,决不喝八两,这种豪爽性格,我坐席也经常醉,沒办法。
2、中国酒文化扭曲的地方有哪些?
没有扭曲,只有没有酒曲!扭曲的地方不是豪饮比拼劝酒,而是好东西太贵,好的让人触不可及,感受不到真正的白酒的魅力,大众把差的白酒喝顺了嘴,遇到好酒还说不好喝,好酒太贵,差酒太多,包装形式太高,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打破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规律,由于干货太少,差的白酒拉低大众对白酒的审美,一些人喜欢劝酒,喜欢看人喝多了出洋相,这是人性的丑陋吗?也算是,这样做法比较粗暴,属于乡野村夫的互相戏谑。
当然这种玩笑也比较接地气,劝酒风气不是扭曲,而是民间的生活常态!有时也是一种相互尊重,当然适可而止是最好,扭曲的地方还有,一些酒企打着酒文化传承的幌子吹嘘自己的酒,这就是给自己的牌子贴金,硬生生嫁接到并不存在的历史上,和历史沾边,好让自己的酒有销路。其实好酒不怕巷子深,只不过在经济市场中,好酒真怕巷子深!所以,所有的白酒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使劲力气给自己的东西做好宣传,当然上面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王婆卖瓜,不夸一番,就会少卖钱!其实,酒文化并没有多么扭曲,而是多数白酒没有酒曲!如果一款白酒,你能喝到酒曲的味道,那么恭喜你,你喝到了纯粮固态法白酒,
食用酒精调和的白酒,几乎没有这种纯粹的味道。所以直观的来看,有酒曲的白酒就相当于黄金的足金含量,是一种固态法白酒的标准气质,而现在多数白酒没有这种味道,而是满满的酒精气质,喝了之后回味性不强。很多时候,大众喝到一款好酒,而且觉得不如液态法新工艺白酒喝的顺嘴,就像之前问答中老王讲到的那个90后,喝惯了浓香的42度牛栏山,对汾酒这种经典的粮食酒并不喜欢一样。
其实酒文化一直没有扭曲,对于白酒来说多数没有酒曲,对于啤酒来说,国产的啤酒工业化太严重,麦香味不足甚至没有,才是最大的扭曲。当然啤酒和白酒一样,白酒缺少酒曲,啤酒缺少麦芽,扭曲在于过度稀释,都拉底了大众对好酒的审美层次,现在就是青岛奥古特这样级别的啤酒,也不容易喝到过去地方啤酒那种倒出来浓郁的味道。当经济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想再去买过去的那种酒水回味而不得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大的扭曲和遗憾,因为喝不到过去的味道了!,
3、中国的酒文化有什么可以说道说道的?
无酒不成宴席,婚丧喜庆都得有酒,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饭都没吃的年代,那里有粮食烤酒制酒,酒有三种喝法,一叫品,二叫饮,三叫喝,但都会醉,喝酒微醉是高人,喝酒小醉是俗人,喝酒大醉是酒鬼,现在的电视剧,不分男女,都端一杯酒晃来晃去,真俗套,这可能有人说是酒文化,真正的酒文化,喜庆,交流,认同,高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