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发展到世界贸易离不开中国时,全世界的人们就会自动开始研究中国的文化,学会如何来跟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打交道,不少事情都是饭桌上搞定,无洒不成席。二是中国的白酒企业对外宣传不够,一次跟一来中国卖葡萄酒的老外介绍中国白酒,人家学半天,就是读成了“白有”。
1、中国白酒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吗?
2016年,我国白酒出口量与在国内产量的比重仅0.12%,出口金额占白酒当年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5%。从世界白酒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白酒行业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占比也仅在0.76%左右,且主要消费群体仍集中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远未进入世界主流消费圈和文化圈.所以基本上是没有影响力,加上国外陈年白酒经常回流回国,所以以上数据还会更低。
每一样食材,都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中国有白酒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白酒这个食材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流存下来的,所以这料食材在国外人类的美食史一定会有更大的发挥影响。白酒做为一种文化类食材,它在国外想要更大的影响力,少不了国家的强大,还有方化输出,当中国发展到世界贸易离不开中国时,全世界的人们就会自动开始研究中国的文化,学会如何来跟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打交道,不少事情都是饭桌上搞定,无洒不成席。
2、全球10大烈酒产区中国占6席,但白酒如何走向世界?
我真的很想知道,哪里来的10大烈酒产区?中国白酒又占6席,是哪6个呢?我看大家都回答很多,可是内容却是扯淡的啊,全球烈酒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全世界人们普遍熟知的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龙舌兰酒(Whiskey,brandy,vodka,rum,gin,tequila)。中国白酒的英文名字却很搞:Chineseliquor或者Chinesespirits,其实就是叫中国烈酒,就是没有名字了,
一次跟一来中国卖葡萄酒的老外介绍中国白酒,人家学半天,就是读成了“白有”。在欧洲的超市或者小店里,能看到全世界的烈酒,包括日本威士忌和清酒,却就没有“白有”,中国白酒走出国门很久,但范围不普遍。这主要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不够,中国现在就像一个土豪,像美国威士忌虽然是非主流的产物,不正宗的威士忌却成就了美国人自己的威士忌。
3、中国黄酒跟葡萄酒和啤酒一样都是最古老的酒,为何没有走出中国?
简单说,从外国人的饮酒习惯来讲,能接受黄酒味道的人买不起黄酒,买得起黄酒的人不接受黄酒的味道,以外国人的饮酒习惯来讲,喝的酒大致分为三类:餐前酒、佐餐酒、餐后酒。黄酒基本只适合当餐前酒,很多人都知道,外国人搭配餐酒是有点刻板的,在外国人来说,佐餐酒不能掩盖食物的味道,因为他们的菜肴烹饪喜欢也保留“底味”,而黄酒的味道很明显会破坏底味,因此无法佐餐。
黄酒的浸染力是很强的,不然也不至于被大量应用在中式烹饪中了,注:底味不等于原味。原味是食材的味道,底味是经过基础调理后,食物展现的味道,餐后酒,则要选可以搭配甜食的。黄酒的味道并不适合搭配甜食,因此餐后酒也PASS,惟一的出路,就是餐前酒。能接受黄酒味道的人买不起黄酒,不管什么东西,在你这多么便宜,只要一出口,通常就不是那个价了。
有没有能够接受黄酒味道的外国人呢?当然有,不过,相较于葡萄酒啤酒等等,这类口味属于小众,消费者基本集中于拉美以及一些大洋岛国,小众,这已经是一大问题。拉美地区的消费能力,这又是一大问题,他们可以接受黄酒,但是对他们来说,本地会有更便宜更习惯的口粮酒,又何必追求不是特别喜欢的高价进口货?买得起黄酒的人不接受黄酒的味道。
此类人群,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人,其实黄酒与他们喜欢的餐前酒已经有些类似了。但是,他们习惯的餐前酒,有几个硬指标,黄酒无缘,甜度、酸度、酒精度、单宁、酒体,前三个容易理解,单宁,是酒中的一种涩味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收缩,葡萄酒里的单宁主要源于葡萄皮和茎。只有红葡萄酒里才有,葡萄酒,一般是5年以上的酒单宁含量较高,所以要醒酒,单宁多了太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