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记载,也是五花八门。心情烦躁的康熙,决定去热河狩猎,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是看看这些皇子们究竟都是什么心思,打的什么主意,都怎么表演,江湖术士经常胡说八道,特别是在国家有事的时候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这不是什么新闻。
1、酒的起源是什么?
最朴实的看法:酒来源于粮食和水。它的起源众说不一,我想大概是一个偶然的原因,人们发现了酒的秘密,大概经过也许和发现豆腐和臭豆腐的故事一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记载,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酒浩》中说:“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而在这两种说法中,又以杜康造酒之说流传更广,
曹操有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早在汉代他的名字已成为酒的代名词,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却要早得多。秦汉时期成书的《世本》有“少康作秫酒”之说,《说文解字》中解释“少康,杜康也”,少康是谁?夏朝的一代君主。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战国策.魏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2、《雍正王朝》里八王大,八大王,大王八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谢邀!《雍正王朝》里,“八王大,八大王”这个段子说的是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八爷党”为了给八阿哥胤禩争取“太子之位”搞的一次“造势”的表演,可惜这场戏是彻彻底底的演砸了。在经历了“江南发大水筹款赈灾”,“追比国库欠款草草收场”,以及“刑部买卖人命大案”这几场大的事件之后,康熙已经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的胤礽很有可能是一个“不称职”的太子,在眼看着太子“卖官鬻爵”并当着康熙的面“满嘴谎言”的时候,康熙心里冒出来一个深深地疑惑:难道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一国之君吗?但是,康熙也同时看到了,他的其他的那些皇子们对于太子之位已经“虎视眈眈”,都在找机会扳倒这个太子,夺嫡之争已经是“势不可挡”,
所以,康熙很为难,也很犹豫,太子“德不配位”,而其他皇子究竟哪个有“德行”能替代这个不争气的太子呢?心情烦躁的康熙,决定去热河狩猎,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是看看这些皇子们究竟都是什么心思,打的什么主意,都怎么表演。所以,他决定让所有的皇子和皇孙都跟他到热河狩猎,但是这次狩猎,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太子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下幽会被康熙“堵个正着”。
这个“十分丢脸”的事让康熙突然决定废掉太子,当然也同时把迫不及待想顶替上位的那个“猪”一样的大阿哥给“终身圈禁”了,康熙这次废黜太子,其实是一次仓促之下的决定,尽管他早就对太子失去了信心,但是,皇子当中由谁来替代这个废太子,康熙心里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所以,康熙在回到京城之后,下了一道御旨:公开推举太子,
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有资格推举一位皇子为“新太子”。这个旨意一下,朝廷上下都开始议论纷纷,蠢蠢欲动,推举新太子是个需要“明确站队”的活儿。推举对了,就有了“拥立之功”,推不对,那基本上就是“仕途无望”,所以,朝廷上下的官员们都在到处打听和观望。康熙的这些皇子们当中,八阿哥胤禩应该是最高兴的,因为这位八阿哥很会“收买人心”,在朝廷当中素有“贤名”,在他的周围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三位皇子拥戴,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八爷党”,就连上书房首辅佟国维,还有马齐,都比较倾向于他,
所以,八阿哥胤禩似乎认为这次的公开推举新太子,他这个“八贤王”应该是“水到渠成”,他志在必得。为了打消包括佟国维在内的犹豫观望派的“顾虑”,八阿哥胤禩伙同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导演并亲自上演了一出“好戏”,十阿哥找来了一个叫张明德的老道,一个“江湖术士”,开始了他们的表演,首先在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十阿哥向到八阿哥请安,实际上是打探风声的一群官员们隆重推出张道长这个“世外高人”——能掐会算前生后世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