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锅头见到最早的是红星二锅头,喝的最早的是在60年代酒馆里的散装二锅头。二锅头酒就是“二锅头”,不仅仅是北京生产,本人曾经喝过山西晋城生产的二锅头和其他地区的二锅头,凡是二锅头,清香一定是它的绝对标配,喝二锅头往往不是喝的它的度数,而是清香的回甘,二锅头的清香太特殊,在所有的白酒中,这种酒香和味道是极其突出的存在,即使是不太会喝酒的人,也能在众多白酒中一口尝试出来。
1、二锅头好喝还是茅台好喝?为什么?
说一下我给父亲喝酒的经历吧,父亲有轻微的关节炎,之前看到某茅药酒有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我就给他买了一箱,父亲看到收据,一瓶三百多,直骂我乱花钱,不会过日子,不过喝了几次后,就听他说关节炎症状变轻了,于是就坚持喝,后来,该品牌因为虚假宣传问题,被媒体曝光了,我又给父亲换了另一个品牌的药酒,父亲问多少钱?我说一瓶不到一百元,父亲喝了一次,就说没效果,口感也不好,就没再喝了。
由于我买的是药酒,之前看父亲还挺爱喝的,就一次性买的比较多,现在父亲又不喝了,我就试着尝试品了一下,口感没什么差别,看一下药方,也很相似,药效也雷同,正好父亲关节炎又犯了,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刚买的药酒偷偷倒在了某茅药酒的瓶子里,给父亲说又给他买了一箱,父亲喝了一杯,点头说,还是这个药酒喝着味道正,药效也足,一杯下去,关节就不疼了,我赶紧附和。
2、为什么有人觉得北京的牛栏山二锅头比三四线城市的酒好喝?
谢邀,我年轻时也能喝酒,曾陪老红军一次喝过一瓶多58度茅台不醉。自从学过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才不再豪喝,但平时与朋友或同学聚会也喝三四两中度酒(相当于上述茅台2两多)。限于经济水平,我平时最喜欢喝的一般是汾酒、枝江白酒、北京红星、襄阳劲酒等,偶尔喝过牛栏山二锅头、简装楚园春和稻花香(最初实际上是用五粮液勾兑的),
这些酒的共同特点是价钱中低档,不用食用酒精勾兑(据说也有用所述酒精勾兑的,只是我的运气好,还没有感觉到),口感尚可,不昏头。其实,牛栏山二锅头也分档次,十多元一斤的低挡的不如宜昌、襄阳和山西地方同档次的正牌酒,但比那些无名的酒要好得多,而高档次的的确不错,只是我的经济水平有限。三十年累计在北京和天津的几个月,与林业工具厂、大丘庄农工商开发公司,首都机场和通县有关单位有过交往,
除参加宴会,平常招待的一般是牛栏山和红星白酒。所以,我敢说讲的是公道话,据山西、河北和湖北的懂一点酒道的朋友介绍,消费水平较低的酒友宁可喝正牌的红星、牛栏山,不可喝小城市的‘’名牌酒‘’。原因是京酒检验严格,价格中低档迎合大众,而小地方的同样口感的白酒一经包装,价格翻几番,是否严格检查,就要看厂家的良心和监检局官员的素质。
另外,小地方的酒易于被不良商家假冒,而且防冒成本高。当然,各人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口感和习俗不同,还有象我这样的小城市民,多少有点家乡情怀,意见不尽相同,然而,题主所说北京牛栏山二锅头一定比三四钱城市的酒好喝,笔者不敢苟同。中国的白酒名牌可以说都是三四线城市生产的,如遵义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汾阳汾酒的厂址都是三线城市。
3、二锅头哪一款最好喝?
说起二锅头,年头确实不少了,北京二锅头见到最早的是红星二锅头,喝的最早的是在60年代酒馆里的散装二锅头。去过北京建国门外酿酒总厂,除了二锅头还有中国红葡萄酒,喜欢闻的是一股酸酸的酒糟味,开始喝二锅头时感觉(比汾酒)很冲,并有一种好似“麸子”的味道,大概就是红星二锅头特有的香味,喝惯了就开始喜欢这种味道了。
其中56度的味道比较浓,当然那时候主要原料是“高粱”,而牛栏山二锅头味道稍淡一些。还有十三陵,京都,永丰,北京二锅头,曾经的“乐天玛特”定制的北京二锅头,味道各有不同,对于王刚说的咱北京人爱喝的牛栏山二锅头,感觉太假了,因为王刚是哈尔滨人,一个话剧演员对于二锅头的了解实在不敢恭维,二锅头酒就是“二锅头”,不仅仅是北京生产,本人曾经喝过山西晋城生产的二锅头和其他地区的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