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块状的象碎米粉压制出来的一样。但不同的地方对米酒的定义不同,泛指一切以大米,糯米为原料酿的酒,包括米烧酒,甜酒酿,黄酒,水酒等,但一般指的是发酵酒,比如江西米酒,湖南压酒,孝感米酒,广东月子酒不同地方的米酒在口感上区别很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这跟酒曲有关系,确实如此,但最主要的还是有酿造工艺决定的。
1、家庭做米酒用的酒曲哪里有卖?
甜酒曲又叫“酒药”,一般以米粉曲为主,一般的食品店都有卖。有块状的象碎米粉压制出来的一样,,每包两小块,每块有麻将牌大小(比麻将牌厚一倍)可做6--8市斤的米。也有一粒粒的圆圆的甜酒曲,小时候,每年10月份左右妈妈都会酿30斤糯米,糯米是自家种的,酒曲是村里人用辣草等草药做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酒曲,那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妈妈做的甜酒冲鸡蛋,现在都好怀念,这是妈妈的味道!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
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但不同的地方对米酒的定义不同,泛指一切以大米,糯米为原料酿的酒,包括米烧酒,甜酒酿,黄酒,水酒等,但一般指的是发酵酒,比如江西米酒,湖南压酒,孝感米酒,广东月子酒不同地方的米酒在口感上区别很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这跟酒曲有关系,确实如此,但最主要的还是有酿造工艺决定的!推荐大家一款超级好用的酒曲――雅大甜酒曲。
2、怎样制作酒曲?有农村的土方子吗?
大家好,我是吉娘娘,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农村做酒曲的方法很多,我根大家分享几种农村人做洒曲的几个方法。1、用玉米和糯米做酒曲做法:将当年的玉米,采用发豆芽的方式,使玉米发芽,当玉米芽长到3~4厘米时,将玉米和芽晒干,碾碎。接下来将糯米粉用水调成糊状,与碾碎的玉米粉混合一起做成曲坯,放到三十度左右的地方使其自行发酵,
随着曲坯自身发酵过程和外部的温度,曲坯的水分会逐渐蒸发,在曲坯八成干的时候,将其放到阴凉通风处,使其自然风干,这样酒曲就做好了。2、用小麦做酒曲做法:把小麦带皮粉碎,5公斤加1.2公斤水和好,面团不沾手为好,找一个水盆,铺一层布把面团(一个1公斤小麦大小)加里边盖上塑料膜,用脚踩实。在一个能保温30度的地方铺一层稻草放一层曲块,再铺一层稻草放曲块盖稻草,
3天倒一下,10天左右就发好。拜开看里面有曲菌味曲香无杂味就可以,做好的酒曲遮光干燥半个月,通风要好。干透了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3、用大麦豌豆做酒曲做法:把大麦60%,豌豆40%的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度,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放置芦苇杆,再在上面放一层曲块,共放三层,将曲室封闭,温度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班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度,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曲坯品温升至38~39度,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干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
晾霉时,不能在室内产生对流,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加到四五层,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度,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加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由38度逐渐升温到45~46度,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度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度降至32~33度,或更低,进入后火期,后火期3~5天,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度进行养曲,把曲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即可。以上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几种农村做酒曲的方法,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