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乙醇和水外,白酒中还含有1-2%的微量元素,他们决定了白酒的口感,那白酒中的“酸”对白酒口感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大部分白酒酿出来后,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苦味,这是所有酿酒者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酒苦与不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白酒中含酸量的多与少。
1、怎样酿酒才不苦?
粮食再好,酿出的酒都是苦的,因为酒精的缘故。可是没有酒精的苦,这酒又哪来的别样芬芳呢?人生也是一样,一碗纯糖水滋养出的命不会让你铭心刻骨,只有用岁月酿出苦中带乐的记忆,才会让你的灵魂燃烧成火焰,我的家乡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在我的记忆里,掩映着一间不起眼的酿酒作坊。老板是个秃顶的男人,壮年丧妻,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小孩艰苦度日,
为了不让小孩受委屈,那个男人再未续弦,把自己的余生交付给了酒和孩子。我每次下晚自习,从青石板的街道走过去,都要经过酒香扑鼻的作坊,深夜十点,男人还打着赤膊在酿酒,额头的汗珠滑下来,落进冒着白汽的酒糟里。我想,那个男人不仅是在酿酒,还是在用汗水酿造明天,作坊太小,两个小孩拿把椅子、搬条板凳,坐在门口昏暗的灯光里写作业,哥哥毫无倦意,妹妹打着哈欠。
我的家就在前方,很温馨的家,妈妈怕我考大学太辛苦,早早地找了教育局的亲戚,搞定了加分的事。可是,谁又会为那苦命的兄妹倆加分呢?他们除了在酒香中努力再努力,不可能有捷径,我常想,人和人的命真是不同,但好在,他们一家不认命。白驹过隙,在我高考那样,作坊里的酿酒男人得了重病,为了养家,读初中的男孩便辍了学,在船码头做零工。
坐小火轮离开家乡去上大学的那天,我见到了岸上的小男孩,他肩上扛着麻袋,双眼却凝视着遥远的水面,那一幕就像一幅剪影,定格在我的思绪里。一晃又是多年,春节回家,在政府当小科员的我,忽然听大家在传一个故事,说的就是那个小男孩。太让人吃惊,他现在居然摇身一变,在一所名校当上了教授,研究方向就是酿酒工艺,已然是国内顶尖学者了,
原来,在父亲去世后,好心的同乡把他带到了大城市,介绍他在大学里做保安。谁也想不到,做了几年保安,他居然成了那所大学的学生,百里挑一的录取率没能拦住他,卑微的出身没能拦住他,落后的起跑线也没能拦住他,他上演了一出命运大逆转的好戏。人生的戏要靠自己演,演得有多精彩全靠自己,酿酒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在那盅酒里,时光苦尽甘来,人生回味悠长。
2、酿酒怎样才能产酸?
您好,我是米家小小厨,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酿酒如果需要调酸的话想必一定是果酒类,比如说葡萄酒最多。调什么酸:首选当然是酒石酸,而且是L(十)酒石酸,因为它是葡萄中天然存在的,不应加入消旋酒石酸或DL-酒石酸,酒石酸对于微生物来说并不敏感,不易被降解,而且它参与到酒石酸与酒石酸氢钾的平衡,能够沉淀多余的钾。
也可以添加乳酸,有人认为乳酸除了增加酸感外,对酒体会有帮助,还有人试图添加柠檬酸,成本要低很多,也会对铁破败病有益处,但它对于乳酸菌来说敏感,会产生我们不希望的过量的双乙酸,所以还是不加柠檬酸为好。什么状况下调酸:这个要看PH值了,这些年国内的酿酒师也越来越全程关注PH值。我们推荐白葡萄汁的PH值范围为3.1-3.4,红葡萄醪的PH值范围为3.3-3.6,高于这个范围就要尝试去调酸,
起初PH值越高,加入相同量的酒石酸,PH值降低幅度越大。对于白葡萄汁而言,因其含钾量较低,缺乏色素及其他酚类等对PH值变化有缓冲能力的物质,PH值的降低幅度要更大一些,我们建议在调酸前,先在实验室做小样试验,找到加多少浓度的酒石酸能使PH值降到期望的数值。举例来说,根据经验,我们去年在宁夏对于红葡萄醪来说,PH值低于3.7的,我们不调酸;高于3.7的,我们调1g/L,
按照这个经验去调酸,整个发酵结束,各个罐的PH值范围在3.45-3.55,达到了很好的预期。各个酒庄的酿酒师,应积极探索自己园子里的葡萄的加酸经验值,切忌加酸过量,这关乎酒的口感平衡度,什么时机调酸:最好在葡萄的破碎阶段加入酒石酸,将称量好的酒石酸溶于尽可能少的冷水中并在破碎处理前加到葡萄上,当然这需要一个很好的调酸经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