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洋大观的酒林之中,真正见诸于奏章并有皇帝朱批的极为罕见,而景芝早年所酿的景芝高烧却在乾隆年间就列在了呈报的奏章上。作为历史的见证,当年的这份奏章现仍完好无损地被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经过顺治(18年)、康熙(61年)、雍正(13年)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到了乾隆年间,国力雄厚,文治武功,民康物阜,江山一统,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历时60个春秋,一直笃信“养民之政莫失储备”,他说,仓廪充实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便能达到长治久安。但当时的生产力毕竟有限,而“耗费米麦,莫如踩曲一事”、“迨今春秋以来雨泽愆期,尤宜留心民食”,于是,乾隆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禁酒运动,并要求在查禁过程中,为了不滋扰民间,责令下属单骑亲往暗中查明,立即审究。
乾隆二年(1737年)禁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方五省烧酒,违者杖一百……乾隆七年(1742午)通州酒铺征税,其他地方烧锅须经官府登记,缴纳“票钱”,发给官贴,方可开酿,否则即属违法,所酿酒则为私酒。乾隆八年(1743年)农历十一月六日,新上任的山东巡抚喀尔吉善给皇帝上奏折,点了景芝的名,说道:“商贾在于高房邃室踩曲烧锅,贩运渔利……潜藏影射未能尽无。
”乾隆在该奏折后的朱批赫然入目:“好,应如是留心者也,钦此。”然而,景芝酒却尤其难以禁绝,相传缘由有二:一是景芝地处诸城、安丘、高密三县之交,当时一个不到5000人口的酒镇,在同一个城墙圈内,居然劈街道的中心划幵分属两县、三县,这在行政区划史上也是罕见的。
古代的皇权本来对县以下的地方控制较为疏松,对景芝则更显得无能为力,那里的烧锅众多,但转移灵活,时聚时散,“闻风知儆,亦颇敛迹”,过后又近乎肆行无忌,加上该地有数千年的黄酒酿造史,又有千年的烧酒历史,名气大,声望高,自有它顽强而恒久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
二是当年的奏折上,当禁的除景芝外还涉及阿城、张秋、鲁桥、马头等酿酒古镇,而这些古镇的酒香为啥随着日月的更替均日渐消散,唯有“景芝”顽强地生存下来,且酿酒日盛一日呢?这恐怕与乾隆皇帝曾涉足景芝有关。相传当年乾隆与刘墉(古密州今诸城人,又称刘罗锅)微服私访时,假扮布衣在景芝一邹姓酿酒世家当了半月的“烧包”,并相中了邹家美丽的女儿,欲结秦晋之好,只是后来传旨接其进宫时,被大臣“挡驾”,才未能和景芝人“沾亲带故”,但乾隆皇帝对带回京城的景芝酒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成为景芝这块酿酒宝地的“护身符”和“挡箭牌”,于是“尽管查查禁禁,景芝‘高房邃室’内仍酿造不辍”。
岁月如歌,此奏章实属一份难得的有关景芝酒的珍贵文献,而其中浸润飘逸的景芝酒文化更令人回味久长。
Copyright © 2021 酒买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7网站地图SITE地图
如需删除文章联系QQ:474-902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反馈,本站核实后会立即删除。敬请谅解!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