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酒文化
红酒是酒类中最具情调的“柔性”饮料,无论甜的、干的、半甜的,都是那样润滑、细腻、缠绵,如同丝绸般地滑过你的舌头和心灵,使饮者舌尖甜甜的、舌边酸酸的、舌根润润的、心里热热的;有时,它会像魔水一样,使人神魂颠倒,如痴如醉,让你的眼神辣辣的,春意浓浓的。
酿制的红酒,酒精度一般都不高,雅量者稍嫌低但多喝尚满足,量小的略感高但少喝亦陶然。其实情侣或亲朋对饮,不完全为的是酒,主要还是为了情,为了休闲,红酒只是一种衬托和媒介。好的红酒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旦在真正接触了它之后,才能领略它高雅、香甜、浪漫的诱人之处。当你和她(或他)在一间光线柔和多彩、音乐低旋曼妙的酒吧,手持亭亭玉立的郁金香形高脚玻璃杯、轻轻摇晃着如宝石红的酒汁、陶醉于红酒的温柔婉约、沉湎于干杯的心灵撞击时,那沁入肺腑的清凉玉液,会在体内激起心潮的涟漪,升华为灼热的情意,神奇般地把爱情、友情、亲情的气氛引入佳境……。红酒不愧是万种风情的催产液、人间柔情的“亲和剂”。
红酒一般多指红葡萄酒,好的红葡萄酒丰厚圆润、暗香浮动,香味达上百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五言诗人张正见在《对酒》诗中云:“葡萄百味开”、“风移兰气人,月逐桂香来”,“忘情寄羽杯”。可见葡萄酒的香味是其他酒类无法比的,只有细细地品、慢慢地享,才能感悟到其中的奥妙之处。不少文人雅士、圣贤信徒通过葡萄酒的“百味”引发出对人生的百感,并留下不少传世的妙语佳句。有人统计过,在《圣经》里也有520次提到葡萄酒,耶稣曾教诲12门徒:“喝葡萄酒可以平静你的心灵,让你安详”。
然而,有时葡萄酒也具有“烈性”,唐代诗人王翰在其著名的边塞诗《凉州词》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催其快饮的铮铮琵琶声从马上传来。放开了喝吧,醉倒在战场有什么可笑呢,自古至今征战的将士随时都准备献身。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描写了征战将士饮酒的情景,充满了对葡萄酒的激情赞美,具有浓郁的古代军旅生活色彩。实际上,这首诗也在强调一种“情”,一种男子汉的豪情。
自古以来,饮酒时唱主角的总是酒,其次轮上杯,酒杯是饮酒时最主要的酒器之一。酒杯奇形怪状、种类繁多,前面说的两首诗里提到的羽杯和夜光杯就是其中的两种;然而历来人们对酒瓶却极少提及,至今葡萄酒瓶多为
“手榴弹”形的玻璃瓶,形制简单而缺少艺术美感。
可喜的是,随着人们饮酒品位的提升,已经开始注重葡萄酒瓶的艺术效果了,如新近问世的堆塑葡萄瓷酒瓶就很抢眼和养眼。
这只葡萄酒瓶的形制是典型的“胆瓶”,高25毫米,腹宽11毫米,容量为葡萄酒瓶标准的750毫升。胆瓶因形如悬胆而名(也有说形如瓶胆的),流行于宋代。特点是敞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材料为瓷胎釉面,一般多为通体素面或刻画简单的图案,极少进行华丽的装饰。而这只胆瓶在设计构思上确实“大胆”,瓶身的葡萄是由手工堆塑、手工上色,那一串饱满的、沉甸甸的葡萄,在碧绿的枝叶和缠绕的藤蔓衬托下,如同一粒粒紫红色的珍贵宝石;还有那个不俗的瓶盖不再是传统的瓶塞,而是改用一捧熟透的葡萄;整个瓶子腹部饱满,好似被丰收果实撑满的口袋;该瓶选用上等瓷土,采用现代先进烧制工艺,瓶体润如玉、白如脂、声如磬。观赏这样一尊艺术佳品不免使人想起“葡萄熟了的时候”,耳中好像传来葡萄园里的欢声笑语。这种深浮雕工艺葡萄酒瓶又像一幅静物油画作品,耐人寻味,使人陶醉。
这只葡萄堆塑酒瓶独出心裁、构思巧妙,完全摆脱了传统葡萄酒瓶的样式和材质,融入了中国民族特色和继承了中国酒器文化的精髓,把古代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古老单调的胆瓶焕然一新,瞬时就从浩瀚的酒瓶世界里脱颖而出。
试想,如果在温馨的交际场所或亲朋聚会,展示这样一只葡萄酒瓶必然会充分调动饮酒者相对“闲置”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更多的席间话题,增加人们更丰富的浪漫联想,使饮酒者“未醉于酒先醉于瓶”,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又大饱眼福,达到“观其果、嗅其味、品其浆”的全方位享受。当曲终人离后,虽然瓶中的美酒已流入诗肠情怀,但空灵酒瓶却仍然会给日后的回忆添彩,时时让人触物生情,使美酒的余香继续回旋,使柔情友谊延绵不断。把这样一只有情有意的艺术酒瓶作为摆设也是一种高雅的点缀和精神享受。
艺术葡萄酒瓶的出现,使美酒美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弥补了红葡萄酒只有好酒难寻好瓶的千年缺憾。
Copyright © 2021 酒买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7网站地图SITE地图
如需删除文章联系QQ:474-902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反馈,本站核实后会立即删除。敬请谅解!
Power by DedeCms